不了太多人。所以需要诸侯王去开辟疆土。”
“诸侯王为自己,也是为大周。所以短期时间内,诸侯王越来越强大,如果按照这个顺序,每一代的周天子应该出现贤明圣君,要么就是有天下归心的周公辅佐。”
“只要每一代的周天子,数倍强于诸侯王,便能做到天命所致,诸侯景从!”
“可实则不然,大周的江山不可能每一代君主,都是贤明圣德的,稍微出现一个昏聩君主,就能葬送大半江山,改变天下格局!”
“可见,没有永恒久远的法!”
“天下局势,从来都是因为人心而变!”
“好!”朱元璋再度抚掌。
如果说刚才,苏闲的那一番话,诸臣顺嘴都能说出来。
那么刚才那一番话,诸臣就算能说出来,可否能做到如此敏锐,直察人心,且毫无顾忌!
此刻。
诸臣的眼神,也已经有些震撼了。
因为这番话,已经牵动了不少人的私心。天下局势从来都是因为人心而变,这句话完全可以运用到任何事情上。
“继续说!”
朱元璋语气豪迈,再度道。
苏闲则顿了顿,随后也说出了自己最后的话语。
“所以,我说这么多,最根本的缘由,还是陛下如果想要真的分封诸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嗯?
朱元璋疑惑看去,诸臣也纷纷望来。
苏闲举起手指。
“一、大明的视野,不仅要放在民生上,更要放在大明之外,要开疆拓土!”
谁知,这句话刚刚出现。
就有人怒喝道:“小儿狂言!”
甚至连方孝孺也不由得怒道:“苏闲,勿要口出狂言,开拓疆土哪里有那么容易?你可知道打一场仗,大明的百姓要遭受多少苦难?加征多少税赋?军户就那么一点,要损失多少明军?”
听着众人的怒音。
苏闲倒是毫不在意,只是继续道:
“你看,又急!”
“诚然如诸位所说,今时今日,我大明地域广袤,人口却只有六千万!以前的开疆拓土,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
“因为有时候过于贫寒的土地,只会加大损耗,消耗明军的生命力。”
“所以开疆拓土,不是如同元人一样的四处开拔,攻池掠地,此法,不得长久!”
话音刚落。
刚才还骂狂言的人,顿时闭口不言。
方孝孺神色怔怔,只感觉刚才对其的印象,又加深了一些。
一步三回头,脚踏两条船,横竖都能跳!
“那
“
“藩王的存在,说不定就是君主的压力和动力,可以促使他们不会如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早年励精图治,晚年开始任用权臣,沉迷享受。”
“也不会像是宋徽宗一样,别的样样涉猎,军政一窍不通。”
“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贤君难求……这时就需要一个如同周公、霍光一样的公心权臣!”
“他们可以辅佐,管教君王。”
“且因为外封藩王的原因,没办法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夺权,只能辅佐。”
“但是……还是那句话,天下局势向来因为人心而变。”
“旧时的法,或许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所以到底选择什么,还是要陛下做主。”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盯着苏闲。
没有趁着对方看似说完的样子就不问了,而是继续趁热打铁。
“那你就来说说,如果藩王外封,内地君王如何管控藩王?”
苏闲毫不迟疑道:“独立兵权!以财权紧握兵权!”
“说!”朱元璋眼神锋锐。
苏闲则默默道:“兵权说着似乎一体,其实不就是一个个军户组成。”
“而历来行军打仗,粮草
“所谓财权,就是君主管控好粮草,要让军卒知道……他们受的谁的封赏,是属于谁的军卒!”
“至于独立兵权,那便是兵权不受任何人掌控,或许说,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调动大军!”
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苏闲过多解释,历史上早就有无数个模版!
“好!”
朱元璋再度赞了一声好字,却是不再说话了。
此刻,大殿似乎再度归于寂静。
而苏闲也坐回原位,说这么多,他也有些无奈。
不是他懂得多,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他坐下不久,正当他以为,此次经筵就要这么结束的时候……
突然间。
“这位……不愧是陛下曾说过的麒麟子!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此前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