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鞠躬尽瘁(1 / 2)

刘塬看向曹岳,问道:“何人?”

曹岳言道:“工部郎中赵振华。”

曹岳之所以会保荐这个人,也全是因为刘永铭的关系。

刘永铭不只向曹岳提过这个人,还向丁太后与皇帝也都说过。

与丁太后说赵振华之事是为了试探丁太后与丁成儒的“妹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虽然丁太后想保下赵振华,但是刘永铭觉得这里面的事情可能相当复杂。

丁太后极可能不敢向刘塬说赵振华的事情,要不然她也不会强行要求刘永铭去处理赵振华之事。

最后刘永铭只好又与皇帝说了一次。

皇帝刘塬好像是知道一些内情,但又没有与丁太后沟通过。

但刘塬是个大孝子,赵振华若是真的出事,他自然是去会保下赵振华的。

至于刘永铭与曹岳说赵振华之事,那不是为了让曹岳真去保下赵振华,而是让曹岳给赵振华一条上位之路。

赵振华虽然是个两面人,但他的才学确实是比一般人来得高不少。

刘永铭很是欣赏这样的人。

另外一个原因是,给赵振华起名的那位授业恩师到底是谁,刘永铭还不知道。

刘永铭对这个人十分好奇,如果赵振华没能保下来,或是没留在自己身边,这个疑似的穿越者必然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曹岳是个聪明人,当他发现皇帝知道赵振华之事后,他马上就猜出了刘永铭的意思。

于是这才有了曹岳保荐赵振华当长安知府的事情。

六部官员外调以后再回来,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而且也是有惯例的。

外调后再内调是为了让这个官吏了解地方,回到六部以后能更好得链接地方,更好得开展工作。

除非皇帝离不开这个人,或者这个人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不用去地方做上一任的地步,这才会一直让他在朝廷里留任。

刘塬听得曹岳的保荐,对刘永铭问道:“秦王,赵振华此人你看如何?”

刘永铭言道:“儿臣又不懂吏治,您问儿臣这个,儿臣……您还不如问问程天官呢。”

程管炜连忙应道:“赵振华,能吏也。只是其是工部职属,不知其治民如何。”

刘塬问道:“其人可会治水?”

“有此所长。”

刘塬言道:“能治水,则知百姓苦患。知百姓苦难者,必能大治地方。此朕无虑矣,只问秦王,此人与你可合得来?”

刘塬这话说得十分牵强,好似就是为了让赵振华做这一任长安知府一样。

而且刘塬好像也没想过让赵振华回到六部。

毕竟赵振华做的那些事情有一些与法不容,从六部调出去做完这一任后想来也不会有回到朝廷的机会了。甚至都不会留在官场里。

赵振华能善终,其实已经算是天恩浩荡了。

刘永铭说道:“儿臣、儿臣与他又不熟,他只要不给儿臣找事添乱,再把山知府以前欠儿臣的银钱与粮食都还回来,儿臣也没觉得能与他起什么冲突。”

正此时,五皇子刘永钧从班列里走了出来。

那五皇子一下子扑倒在大殿的中间,泣声说道:“父皇!儿臣有事求奏。”

刘塬见得那五皇子的表情不对,疑声说道:“你有何事尽可讲来!‘

五皇子说道:“袁工部鞠躬尽瘁、累疾而亡,其膝下无子,亦无人为之戴孝,此之言悯。其为儿臣授业恩师,本当由儿臣带孝送终。只因儿臣贵为宗室,不敢有此妄行,故不成此举。但那赵郎中却是袁工部最得意之门生呀!还请父皇恩准,让赵郎中为袁工部守灵送葬!”

五皇子刘永钧还是有些机敏的。

在刘永钧的眼中,赵振华要是外放做了地方官,即使是长安知府,想要在五爷党失势的时候再回来,那本就是极难做到的。

所以刘永钧是绝不肯让自己为数不多的五爷党再外放出去,于是就想了这么一条缓兵之计。

只要赵振华请假为袁魁守灵送葬,并带孝三月,三个月以后众人想来也忘了这件事情,那么赵振华极有可能就不用离开六部了。

刘塬没应答五皇子,却是对刘永铭问道:“秦王,你当如何?”

“这跟儿臣何干呀。父皇您自己做主即是了。”

刘塬说道:“赵郎中与袁爱卿好似并无亲缘,也不知其愿否为袁爱卿带孝。朕虽贵为皇帝,但也不能以情缘强人所难。这样吧,让赵爱卿先去长安府衙上任,至于其自身如何表示于袁爱卿,那亦是凭其心而使然了。长安府衙杂事虽多,亦可腾抽闲与袁爱卿送灵。”

皇帝似乎心意已绝,五皇子见计不成,又想说些什么。

却不想那刘永铭突然问道:“五哥。你口中的那个赵郎中是不是一直帮着内务府修舍利塔的那个人?”

五皇子耷拉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