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民的历史(1 / 3)

建初一年,三月十五日,一个平凡的日子。

虽然林海坚称自己要举办的不过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国际会议,但由于这场大会是由覆灭高棉,打崩陈朝之后的清河帝国提出,并且是这片大陆上能找到的史书中绝无仅有的统治者面对面会议,因此这场会议也就有了别样的意义。

至少除了林海以外,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把它称作“国际会议”,而是简单的称为“会盟”,林海就成了目前来看唯一的盟主候选人。

毕竟除了清河以外,在连绵的战事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太大损伤的就是大凉帝国,而凉国皇帝夏君傲则亲口对群臣说出了那句:“林先生的话还是要听得。”

当然,对于凉皇的支持,林海也是投桃报李,他以交通不便为由拒绝了邀请各国元首前往西京开会的提议,而是将会议地点定在了大凉帝国境内,确切一点来说,定在了曾经的清河县。

对此,凉皇表示非常欢迎。

由于老清河县城早就是一片废墟,凉皇答应了由清河和大凉的工程队为主,其他国家辅助,来重建一座全新的清河城作为会盟的基础,他甚至同意在会议期间让各国元首带着自己的武装力量作为护卫前来参加。

毕竟在这个年代,对于一个皇帝或者国主或者别的什么统治者而言,去别国开会是英勇的象征,但只身前往那就是莽...

人家信得过林海,可不一定信得过他夏君傲。

对此,会议的发起方林海陛下表示欢迎和理解,他甚至为新建的清河县城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做“黎明城”,说是预示着这片大陆终将走向黎明时分。

这一点搞得大部分人一头雾水,毕竟现在就是白天,这片大陆也没有沉沦于黑暗当中啊。

不过负责施工的团队经过对皇帝陛下的讲话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之后,觉得这应该是皇帝陛下对水泥的灰暗色调不满的原因,毕竟如此喜庆的一件事情,一座新城池弄成灰色的确实不好看。

于是他们当即修改了计划,把整个黎明城的城墙外侧全都刷成了白色。

嗯,现在有点黎明的样子了。

当然,由于施工中绝大部分都是民夫,而这些民夫又是由大凉帝国派出的,所以对于大字不识(大凉迄今也没有完成全民扫盲,当然,别的国家也没有完成)的民夫来说,什么黎明啊,什么沉沦啊,实在是离他们过于遥远,说人话就是人家完全听不懂。

但是清河的皇帝管这座城叫黎明城,现在又刷成了白色...

嗯,那就叫它白明城吧。

而由于战后的农业生产尚未恢复,在物资方面大凉帝国只能为民夫们提供基础的谷物粮食,这一点让所有人抱怨不已,不仅仅民夫们闹腾着吃不饱,负责施工的官员也叫苦不迭,毕竟才开工一个时辰民夫就叫唤着饿了要吃饭,极大的耽误了工程的进度。

为此清河官员不得不选择大量捕捞这个时候在近海产卵的海刀鱼作为辅食,这时的海刀鱼不仅仅营养丰富,而且对于内陆居民来说算是稀罕物品,自然是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到后来,不管这次会盟结果怎么样,反正就是产自陈朝沿海的海刀鱼成为了凉国内陆居民的新宠,经济活动算是有那么一丢丢的活泛了。

很多年以后,喜欢海刀鱼的凉国百姓将整个故事化为典故流传了下去,最终浓缩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喜欢海刀的白明。

而随着有线电报在三月十五日总算拉到了黎明城,这次会盟的东道主之一林海(另一个东道主是夏君傲),也一同抵达了这座被认为是奇迹的城市。

虽然在这个时候,这座城市还只修葺了城墙作为框架。

林海的车队从黎明城旁的山岭上通过,由于山体陡峭的原因,绵长的车队正在缓缓减速,并且朝着延伸至黎明城外广场的道路上靠了过去。还好为了修建城池,这座山作为石料和木料的产地,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修缮,不然就凭以前山间的小路,林海今晚怕是要住在山里了。

林海和石珍儿正在仔细观察这片规模庞大的工地,观察着那些配套的水泥搅拌工地,临时道路,民工和施工人员营区,以及充斥在这片区域,普通人无法理解却又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的“清河管理办法”。

以清河和凉国牵头,汇聚了整片大陆上全部国家所提供的人力物力,在这个多年前就被战火摧毁得没有一块完好的砖头的废墟上所建立起来的城市。

对于常年处于重建废墟和新建城市的清河人来说,这样的景色非常的熟悉并且令人振奋,但对于那些陪同林海一起过来的凉国中都官员来说,这就是一生中都未曾见过的奇景。

在这个世界上,修筑新的城池或者要塞从来都不是新鲜事,但要在半年内修筑完毕,那就真的很是新鲜,哦不,这样说也不贴切,应该是奇迹。

当林海表示要在老清河城的废墟上新建一座新城来会盟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其实都以为那只是林海和他的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