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氛围有些古怪。
镇国公眯起眼睛,很快就走了出来。
“陛下不妥!”
赵铭立马扭头,“你不是应该告病在家么?”
这赤裸的询问,让镇国公老脸一黑。
但他还是固执的站在原地,“百姓无知,如很能让他们参与论政?”
“这不是参与论政,政令下达,目的便是诸位百姓,他们知道为何下达政令,政令的好处与弊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难道不是好事么?”杜明反问。
镇国公冷笑一声,“这与百姓论政有什么差别?若是他们心生不满,说不定为有心人所利用,借机挑动百姓造反,到了那个时候,又要如何处置?”
“只要八成人可以吃饱穿暖,又怎么可能存在造反?”杜明摇摇头,“国公爷这就是在妄自猜测!”
两人争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此时的赵铭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其他人十分惊讶,赵铭这是怎么回事?
此刻赵铭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
他对着群臣笑道:
“朕想起一个故事,起因是有人说,他见过的人里面,越是穷,越是农人,越是喜欢讨论国家大事,这让他感觉这些人很丢脸,很差劲。”
“这个时候有人给出了答案,是因为当国家遇见危难,有钱有势的人,随时可以避开,甚至可以去其他的国家,用钱过上好日子,但是穷人和农人,走不了,也不愿意走。”
“国家是他们的国家,他们讨论国家大事,是因为他们跑不掉。”
“朕想到这个,难免就觉得有些好笑。”
这个是真事。
只不过是赵铭在网上看到的段子,说越是穷人,越是喜欢讨论国家大事,很low。
网友的答复很简单,国家有难,第一批跑的就是有钱人,他们随时可以跑,有退路,关心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没有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啊?
反倒是那些穷人,他们跑不掉,也不愿意跑,正是因为担忧,所以就会在下面议论纷纷。
赵铭此时看着镇国公和杜明。
而一听赵铭说起这话,所有的臣子被吓到跪在了地上。
此时的赵铭挥挥手。
“不过是一个小故事罢了,你们在紧张什么?”
“只不过话糙理不糙,这天下,是赵家的天下,很多人都可以跑,赵家却是跑不掉的。”
“朕其实不在乎农人会不会造反,如果天下人有三成的农人反对朕做这个皇帝,朕只怕就做不稳这个皇位了,但如果有三成农人起来造反,那大江估计都要完蛋。”
“朕以为,有些事,农人知道得多一些,比不知道好,因为他们和朕,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而朕认为,这些事,并不仅仅是一些政令,还有朝中诸位的所作所为。”
“为官者上青楼,那么百姓就会认为,官员都进了青楼,他们进去也没什么事情。”
“有些人觉得这样不好,想要找个地方告状,但官员进青楼顶多是道德有亏,也不算违背律法,告官都没用。”
“朕觉得这样不好,朕觉得应该有一个地方,让百姓可以宣泄一下这些情绪,告告状,其实也没什么的,提提意见,那么官员自己都觉得,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
“大家以为呢?”
赵铭笑眯眯的看向群臣。
直到这一刻,所有人才明白,所为的农无赋,是一步连环棋。
一个官员直接跪在地上,给赵铭磕头。
“陛下,臣有罪,但臣是有原因的!”
“朝中若论起谁最多次去青楼,非臣莫属。”
“但臣自妻子去世之后,一直不愿意续弦,总归也是男人,多少还是有些贪恋女色的。”
“再加上近日工作繁忙,臣每每觉得疲惫不堪,这才……总而言之,望陛下赎罪!”
这个家伙直接自爆!
但是他的确是情有可原。
比起什么养外室之内的,他的确还算是干净的。
更何况,在大江,青楼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纳税的职业。
赵铭笑着摇摇头,“朕举个例子,你不必如此紧张。”
这官员却一脸严肃,“臣以为,陛下说得很对,如此一来,臣的确给百姓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赵铭苦笑一声,“那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和百姓对峙,讲明其中缘由呢?”
这官员立马开口道,“臣是愿意的。”
赵铭点点头,“那其他人呢?还有不愿意的么?”
这话一出,其他的官员面面相觑。
他们该说什么?
有些人常年接受别人的请客吃饭,这要是被查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