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在汝阳待了大半年, 回到襄阳后,本地豪族们对他的态度更加殷勤了,大大小小的拜帖雪花似的往他家飘, 数量多得即使他一天连轴转赶十场都消耗不掉。
消耗不掉就放着不管,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以荀爽如今的资历, 他住在襄阳,吕昭得亲自去登门拜年,恭敬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他要是留在长安养老, 小皇帝会记得逢年过节对他重点关照,礼遇有加, 帝王之尊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人了。
荀爽心情好,就从拜帖里挑一张看得顺眼的前去赴宴,余下的扔给管家当柴烧,心情不好就闭门谢客,宅在家里逗逗外孙女和荀彧的儿子、刻刻雕版、弹弹琴消遣时光……
等等,弹琴还是算了,自从那天猝不及防听到了吕昭演奏的灌耳魔音, 荀爽就对弹琴这项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 只要看到琴, 就会控制不住地冒出痛苦的情绪, 怎么也得过段时间才能恢复。
从整体来看, 荀爽这个年过得很是惬意, 也正是因为太惬意了, 导致他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才忽然想起来自己已经有快半个月没见过小弟子了。
我的小弟子呢?我那么大一个乖巧可爱懂事听话聪慧机智的宝贝小弟子呢?
这实在很不应该,诸葛亮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从拜荀爽为师起,他基本一直跟随在荀爽身边侍奉,即使过年放假,也会每隔几天登门拜访,看看老师有没有需要照顾的地方,亲儿子也不过如此了。
荀爽裹着厚厚的棉服,坐在温暖的火炉边,双手捧书但没看书,而是眼睛微阖作回想状。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其中肯定存在不为人知的隐情。他努力回忆了好久,终于确定正是在吕昭那倒霉孩子来拜完年后,诸葛亮就再没出现过了。
难道二郎教曦月弹琴不成,反被她的琴声折磨出毛病了?
荀爽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很高,吕昭那琴声有股难以言喻的魔性,听久了是真要命,鱼听了恨不得沉底淹死自己,雁听了恨不得收翅摔死自己,物理意义上的沉鱼落雁,把她投放到战场上去,保管弦一振晕倒一大片。
老夫当时一定是昏了头,才会把曦月打发到二郎那儿去。荀爽抬手捏了捏眉心,吩咐管家赶紧找人。
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养出一个合心意的宝贝弟子,可千万别出事啊!
管家奉命出门转了一圈,领回来一个诸葛亮,说是恰好在街上遇到的。
还是那个容姿俊秀的小郎君……脸蛋稍微圆润了一些?看来过年伙食不错。眼神怎么透着股沧桑感,像连续熬了好多天没睡好觉似的,可是眼下并没有青黑色啊?
荀爽捧着温暖的袖炉,打量诸葛亮一番,缓缓道:“二郎,交给你的课业可有进展了?”
诸葛亮闻言,尚在抽条的瘦小身体微微一震,仿佛有个沉重如山的包袱瞬间落在了他的脊背上。他作揖行礼,露出羞愧的神色,“弟子不才,辜负了您的嘱托。”
“难为你了,”荀爽安抚地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将自己一直抱着的袖炉塞进他怀里,“不必过于自责。”
荀爽心想这还真不是你的错,就算老夫亲自上,也没把握能教会她。
尽管任务毫无进展,但该汇报的内容还得汇报。
袖炉散发的暖意从手掌一路熨帖到心里,有效驱散了冬日透骨的寒气。诸葛亮定定神,开始讲述这几天的奇妙经历。
*
当一位心理成熟的大人选择做某件事,且这件事具有投资高、回报时间长、存在不低的失败几率等特性时,必定有个非常重要的理由驱动着她。
吕昭在培养诸葛亮成为文武双全的六边形战士这件事上展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超高的执行力,可诸葛亮完全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做。
说的再清楚一些,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那个被选中的幸运儿。
首先两人没有血缘关系,其次吕昭手中大把的适龄人才可用,即使她高瞻远瞩,想给下一代铺路提前布局,也可以慢慢挑选更加合适的苗子,毕竟她才十六岁,有的是时间观察。
从诸葛亮为了救姐姐,大半夜翻墙出府去找医师,与吕昭在河边相遇起,吕昭就对诸葛亮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偏爱:亲自送他回家,带他巡查周边安抚受灾百姓,多见识人生百态,帮他拜名声斐然的大儒荀爽为师……
如果不是年龄差摆在这儿,诸葛亮差点儿以为自己是吕昭失散多年的亲儿子。
原本平淡的人生忽然转了运气,各种好事纷至沓来,有些人会在繁华中逐渐迷失自我,有些人却会更加警惕。
诸葛亮显然是后者,而且他不止警惕,他还有点焦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是场虚幻的美梦,总有一天梦会苏醒,没有吕昭也没有荀爽,没有叔父也没有姐姐,只剩下他独自待在祖宅空荡荒凉的院子里,举目四望,遍布斑驳痕迹的墙壁好像四四方方的牢笼,将他彻底困在这一片狭小的天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