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见龙在田77(3 / 4)

独一档,他既有天赋,又很熟练,确实是焦尾琴主人的绝佳人选。

“除此之外呢?”诸葛亮似乎没听到想要的答案,追问道。

“你到底想说什么?”吕昭挑眉。

诸葛亮背着手,以一个神似荀爽的造型来回来去转了好几圈,忽然间灵光一闪,脱口而出:“您知道他弹的曲子叫什么吗?”

“老、师,”吕昭拖长声音,慢吞吞地回答,“我刚开始学。”

“……我就知道。”诸葛亮喃喃道。

吕昭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所以他弹的是?”

诸葛亮长叹一声,清清嗓子,唱起了歌,唱的是《诗经》中的《秦风·蒹葭》。

吕昭开始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唱这个,但少年的声音清澈嘹亮,富有生机,很是好听,她也就认真地听了下去,直到“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一句,她才忽然意识到《蒹葭》的旋律就是周瑜弹过的那首琴曲,只是节奏不同。

“明白了?”诸葛亮敏锐地捕捉到了吕昭的眼神变化。

“明白了,”吕昭眉头微蹙,“他是在暗示我如同秦襄公一般,未曾修习周礼,教化民众……”

诸葛亮:“???”

“这是一首情诗啊!”诸葛亮抓狂道。

“‘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吕昭摊开手,“此乃郑公所言。”

郑公名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汉末著名经学家。

自汉朝建立至今,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两派的斗争从未断绝,是这位大佬横空出世,博采众长,贯通今古,以一己之力融合两家学说,创建郑学,这才使经学逐渐进入统一时代。

大佬还活着,今年六十有六,目前正暂居徐州。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学习,还在废寝忘食地研究儒家经典,实乃读书人的楷模。

诸葛亮:“……”

小丞相苦闷地皱眉,他又开始背着手转圈圈了,转了一会儿,他终于下定决心,先跑去窗边探头张望,又跑去门口探头张望,确认四周无人,这才回到吕昭身边,以袖掩唇,压低声音道:“您读书,观其大略即可。”

吕昭全程围观,怎么看怎么觉得诸葛亮超可爱。她垂眸收敛了眼中的笑意,配合地小声询问:“何解?”

“我觉得,”诸葛亮字斟句酌道,“只是我觉得,我辈当以毕生之所学,图匡扶国家、治世救民之法,而非忙碌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

您现在就很好!千万不要往书呆子的方向发展啊!

诸葛亮说完了,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吕昭。

“你说得对,”吕昭莞尔一笑,没忍住,捏了一把诸葛亮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照你自己的想法做便好。”

诸葛亮肉眼可见地快乐起来。

快乐了没几秒,他忽然反应过来,“等等,我们不是在聊《蒹葭》吗?”

“哎呀不重要啦,”吕昭撂下笔,往凭几上一靠,懒洋洋道,“可能人家就《蒹葭》弹得好呢。”

诸葛亮不赞同这个观点,像充气的河豚般鼓起脸颊,他决定加紧课程,至少先教会吕昭认识常见的曲谱。

《蒹葭》也就算了,万一下次来个头铁的二愣子直接弹《凤求凰》,这要怎么糊弄过去啊?!

吕昭倒没明确反对,她只是遗憾地叹了口气:“可我刚把琴送出去了。”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诸葛亮冷哼一声,表示这都是小菜一碟:“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琴没关系,我们可以先学习怎么斫琴。”

吕昭:“???”常规的答案不应该是出门买一把新的吗?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如果是别的小孩子,吕昭相信过个两三天他就会自己先失去兴趣了,但这可是诸葛亮,诸葛亮说到做到,说北伐就北伐了一辈子,说教她弹琴,如果她一直学不会,怕不是也要学到死……

想想就很恐怖!

吕昭开始方了,但直接让诸葛亮放弃又不现实,她得想个办法曲线救国。

思忖片刻,吕昭道:“行吧,学就学,我正好顺便把你投壶第一的奖励也兑现了。”

提起诸葛亮北伐,她就想起秋风五丈原,想起现代三个小时的西成高铁,他却走了漫长的一生。

再看看隔壁的司马二达,公元179年出生,公元251年才去世,活了七十二岁,接连熬死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皇帝,堪称超长待机。他不仅活得久,身体也好,五十九岁高龄的时候还率兵去辽东溜达了一圈,正月出发,六月抵达,路上又是寒风又是大雨,饱经大自然的|蹂|躏|却啥事都没有,最终成功剿灭公孙渊,胜利回朝。

这充分证明人应该有个健壮的身体!获得够久,熬死对手你就赢了!

有了健壮的身体,再进阶修习武艺,要求不高,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程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