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琅琊人(今山东临沂),是汉元帝时期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人,其妻为黄承彦之女黄月英。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得到刘备赏识,从此辅助刘备东征西讨。在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诸葛亮亲自游说孙权,促成刘孙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后来,诸葛亮又协助刘备占取益州,并助其登上帝位,自己也被封为丞相。刘备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幼主刘禅,向南出兵平定叛乱自建兴四年(226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多次北伐,意图统一中原,但皆遭失败,最后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葬于定军山。
诸葛亮在益州严明法纪,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他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济,并任用贤才,让蜀汉政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统治日趋稳固。他以身作则的廉洁风范也对后世影响深远。国学大师钱穆评价他:“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在永安(今属重庆市奉节)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说如果刘禅难以扶持,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答应刘备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
226年诸葛亮初谋北伐,临行前作《出师表》上书给后主刘禅,然后前往沔阳(陕西省勉县)驻军。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声称要从斜谷道攻占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并派赵云和邓芝率领兵占领箕谷充当疑兵,自己亲自率兵攻打祁山(今甘肃礼县附近),遭到由张郃率领所率领魏军的抵抗。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领各军前行,并与张郃大战于街亭(今甘肃省天水市秦东县附近),因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而兵败。诸葛亮不得不率领百姓退回汉中,并处死马谡,自己也上书后主刘禅自降三级,当作惩罚。后主刘禅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此次出征,诸葛亮将天水参军姜维收入麾下,任命他为掌管军事的仓曹掾。
之后诸葛亮又进行了四次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率兵从斜谷道出兵,用流马当作运粮工具,并占据了武功县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诸葛亮率兵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隔岸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心粮食会接应不上,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于是,他决定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作为长久之计。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都闭门不出,诸葛亮用女性衣服讽刺司马懿,司马懿生气要迎战,但被卫尉辛毗劝住。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重,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往探视,并咨询国家大计。几日之后,李福又来见诸葛亮。诸葛亮知道其来意,并言明费祎可以成为自己的继任者。没过几天,诸葛亮因病逝世。后主刘禅遵循诸葛亮遗命将其葬在汉中的定军山。诸葛亮刚刚去世时候,各地民众都请求官府立庙,但官府以不合礼制为由拒绝,百姓只得在道路旁祭祀。景耀六年(263年)春,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后主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在边疆治理,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有着极高的贡献。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思想也受到大力推崇。
他在文学和发明上也有极高的贡献。
他发明了连弩和木牛流马,以及从古人战争军法八阵中推演出八阵图。
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在执政初期与樊建商讨讨伐孙吴政权时,曾表达出自己对于诸葛亮“闻恶必改”“赏罚之信”的欣赏。他说如果能得到诸葛亮的辅助,自己治国也不会这么劳累了。同时,他还命人编纂《诸葛亮集》并将其作为国家政典之书。唐太宗李世民也深受诸葛亮的影响,他将诸葛亮当作为臣的标杆,让群臣效仿。从中可以看到,后世一些帝王治国多少都受到诸葛亮的影响。
后世大臣在协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时候,也常效仿诸葛亮。例如十六国中前秦苻坚重用的大臣王猛为宰相时,当时的人都说王猛是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北宋大臣庞籍也推崇诸葛亮,并向宋仁宗谏言,治国应采用诸葛亮“威之以法”“限之以爵”的治国理念。另外,在治国实践中,诸葛亮所创建或改造的官职中,有一些成为了后世的定制。比如其创建的灵活性较强的军师将军等官职被晋朝所沿用。另外,丞相府长史职权在诸葛亮时期开始扩大,并开始兼职其它职位。魏晋南北朝长史沿袭蜀汉时期职权,并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了长史兼职地方太守的现象。诸葛亮推行廉政,对中国后世政治影响深远,勉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贤臣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