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1 / 2)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两句,八字,深深道出了九州汉人对于宋朝的感官。

作为续盛唐落幕,第一个建立皇权,入住关中要地的汉人皇朝,无数能人异士,无不可忘在赵宋身上寄予厚望,欲借此延续汉人荣光,横扫北部四洲,重塑汉人的风骨。

可历史已经证明……

寄望越大,失望越大!

尤其是被宋朝抛弃的北境,要不是有武氏皇族崛起,并,冀,幽三洲的汉人或许已经再度沦为两脚羊,至于被辽国侵占的凉州不说也罢。

但从种族血脉的角度上,如今武人群体中,还是有不少一批人,依旧亲近与宋朝。

这不是叛逆,也不是不知好歹,只因宋朝占据了关中,曾与黑暗的岁月中为汉人竖起旗帜。

不过这种亲近,随着百年岁月徐徐流逝逐渐被消磨。

到了如今,种种亲近在宋人不做人的行事作风中,化为了厌恶与失望。

武人团结靠宋人,看似是个笑话,实则却是一种无奈的现实。

因为各方比对下,武朝真没什么能留住人的地方。

就连到被武人推崇的无上军功制,其基石从来不是什么荣耀,而是一摊百年被奴役的血泪史,至于其他方面,更是不需要多言。

要环境没环境,要发展没发展,为了生存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不过是战争机器上一环,而且都是那种随时可以被抛弃的部件。

“想要找宋人的麻烦其实不难,只要能抗住反噬就行了!”

目光深邃的方程看向西南。

“反噬?什么反噬?”

黄安一声冷笑,从怀中掏出一份文本,“人做初一,我做十五,当宋人在战场之外对平民动刀的那一刻开始,残酷的国决就已经真正开始,看看着诏书,再看看这祭文,师出有名,我呸……”

汉人做事,凡事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道出一个规矩。

可宋朝此番行事,诏书,祭文,真的讲了这些吗?

不诏而战,可视不义!

与平民身上妄动刀兵,视为不仁!

不义之战,顶多逼的武朝开启国战,可不仁之战,那就是逼武朝开启国决。

国战,国决,看似都是皇朝与皇朝对攻战争,可战争发展过程,终战手段却会因此完全不同。

如果仅仅只是国战,待武朝将宋兵打出河西,守住自身疆土,此战差不多也就结了,事后顶多就是在谈判上做文章,反之亦然……

可伴随着这种无下限的残忍举动出现,到时候宋人想停,武人也不想停,更没发停,任何一方不把对方打到割地赔款,签下耻辱城下之盟,双方的战争怒火就不会停息。

到了这一步,武朝无论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都会得到理解,或许不会得到什么支持,可只要不把宋朝打崩,辽,明,唐,楚四国都不会过度插手,更不会跳出来调停。

一字之差,行事手段,战场烈度,将彻底不同。

说是翻天覆地都不为过。

看着地上那一口浓痰,方程一把将诏书推进黄安的胸口,“满篇废话的东西我就不看了,看了也是白看,与其骂回去,不如狠狠的报复回去!”

立意不同,人总能找到欺骗自身,攻讦对手的理由,更别说宋武两朝本身矛盾重重,仅仅只是想要通过诏书粉饰自身的行为,内容编撰起来不要太容易。

更别说,宋人最擅长就是笔杆子。

四十年前一篇《六国论》,掀起了多少波澜,不能说大家都信了其中的东西,只能说当时的武朝的确有些强大,并不知收敛。

“不错,骂的再多,宋人也听不到,不过只是浪费气力而已!”黄安一把将文本摔在雪地上,跟着狠狠的踩了两脚,“这类啊遢之文,不看也罢,不过我刚才说的,你真要有所计较,真不如与我好好说道说道,相信我如今因此为愤怒的人,绝不再少数,战场我们可以放心交给了大司马,可若是能在场外帮帮场子,那更是再好不过!”

一想到宋人那些下作的手段,黄安就恨不得操刀子奔赴前线。

一帮精锐,英武的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家里,死在被逼下作毫无底线的计算中,纵然远隔数百里,黄安亦是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不甘与憋屈。

而且黄安坚信,有这种想法的绝不止他一个人,不说所有人,至少七成以上有过参军入伍,曾走上战场用手中兵刃守卫过这个皇朝的老兵,都是怎么想的。

方程伸出一根手指,“想报复其实很简单,可前提是,我们需要有人能进入宋朝境内!”

国决一旦开启,无论是宋朝还是武朝,可不跟你开玩笑。

除开已经介入的势力,其他几方再想进来,不是不行,而是先要掂量掂量,自身能否抗住对等的反噬。

九州六大皇朝,扎根自身疆土少则两百年,多则三百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