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一州二主(1 / 2)

此时的王淳虽然面上不露声色,但心情却是郁闷到了极点,只想早些结束离开议事堂,已经再没有什么心情议事了。

萧恪看了他一眼,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淡淡一笑,可下一句话却让在场的官员惊得目瞪口呆:“还有一事,我已经决定辞去徐州大都督和青州大都督。”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每个人都用不敢置信的目光看着萧恪,随后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

虽说很多人早就想到过,萧恪以大将军之尊,再兼领徐州大都督和青州大都督多少有些不合适,只是谁也不好主动提出来了,以免惹怒到萧恪,甚至怀疑自己别有用心。

毕竟如今整个下邳朝廷能够管得到的地盘无非就是徐青两州加三个郡,分走一个州的大都督相当于分去了半壁江山,萧恪怎么可能会轻易松手。

只是谁也没想到萧恪竟然如此识得大体,主动辞去徐州大都督和青州大都督,如此一来,这两个州的大都督就都空缺了出来,他们都在暗自揣测,萧恪最终会让谁来接任这两个州的大都督呢,会不会花落到自己或是自己的族人头上。

毕竟只要自己或族人能够出任其中一个州的大都督,无疑会大大提升自己家族在下邳朝廷的地位和话语权。

就连本来心灰意冷的王淳此刻也微微有些意动,因为依照朝中惯例,大都督一职位高权重,非资历高深者不能担任,实际上更多的是看家世。

而从洛阳来投奔萧恪的世家大族没几个,除了他们王家就是薛家,还有就是一些徐州本地的豪强如刘家和陈家,可他们与王家和薛家相比,多少有些相形见绌。

因此,只要萧恪按照之前的规矩来,不管他如何不喜欢王家,王氏族人都有机会出任其中一州的大都督。

不过他更担心的是萧恪不按常理出牌,一改常例任命他的那些出身寒门的心腹亲信去出任青州和徐州的大都督,让他们王家和其他世家大族的希望落空。

此时,萧恪的目光也恰好落在了王淳身上,似乎又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一笑道:“王济出任青州司马以来,治理有方,官声卓著,深受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因此我打算推举王济青州大都督一职,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议事堂内的不少官员顿时都愣住了,显然是不明白萧恪为何会如此安排。

毕竟王淳方才还在跟他唱反调,他却转眼就对王淳的族人委以重任,将朝廷的半壁江山交给了王济。

就连王淳自己也对萧恪的安排大感意外,他想过萧恪会将其中一个州的大都督给他们王家,却也没有想到萧恪给得如此干脆。

但反常必有妖,萧恪如此爽快就任命王济为青州大都督,反而王淳心中微微有些不安,总感觉萧恪如此安排另有玄机。

果不其然,萧恪看了他一眼,随即继续说道:“除此之外,青州恢复原先的刺史一职,由青州长史虞叡出任。”

此话一出,议事堂内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官员一个个面上都分明透着不解,显然不明白萧恪的用意。

要知道,大宁立国之初,宁太祖便以边关六州(幽州、并州、雍州、凉州、益州、交州)的州长官为大都督,以内地八州的州长官为刺史,绝不会存在哪一个州既有大都督又有刺史的情况。

只是白巾之乱后,宁惠帝龙璋为了迅速镇压叛乱,听从大臣的建议,将内地八州的刺史也改封为大都督,准许他们截用税赋,自行招募兵马去对付白巾军,从此刺史一职便在大宁彻底销声匿迹了。

可如今萧恪在青州又设大都督又设刺史的,这不就全乱套了吗?两个官职又是谁在上谁在下呀?是大都督该听刺史的还是刺史该听大都督的?

片刻之后,还是王淳第一个回过神来,当即起身道:“大将军,如此安排恐怕不妥,若是在一州之内同时有一个大都督和一个刺史,那州内事务该由谁来做主,那些地方官吏和百姓又该听谁的?如此一来,必然造成混乱,还望大将军三思。”

萧恪微微一笑,淡淡说道:“王中书令说的情况我事先已经考虑到了,其实此事不难解决,大都督掌军政,刺史管民政,二者各司其职,互不统属。”

萧恪说完,议事堂内众官员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说到底,萧恪实质上是撤去位高权重的大都督一职,将原本作为武佐的司马改为大都督,将原本作为文佐的长史改为刺史,两者同时并存,共同治理一州。

不过细细一想,他们也不得不佩服萧恪此举的精妙,因为如此一来,大都督和刺史相互制衡,便可阻止其中任何一方坐大了,再出现地方割据的情况。

不过他们很快又想到了其中的漏洞,若是大都督与刺史相互勾结,联起手来欺上瞒下,在州内一手遮天,朝廷不一样很容易被蒙在鼓里吗?

但很快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萧恪继续说道:“如果大都督和刺史中有一人贪赃枉法另外一人不上书弹劾,以同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