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开封城和皇宫大建设的时候,改革的事情,郭荣也没有落下。
永寿节马上就要到了,郭荣召所有在外的节度使来京。
先是各个官员,以及各州刺史献寿礼,接下来,就是郭荣赐宴,他和郭宗宜作陪,请大家坐在一起吃喝。
第二天,郭荣又单独邀请所有在外的节度使和在京遥领节度使的官员,在乾宁殿举行宴会,专门招待他们。
节度使在这个时代,可是真的位高权重,管理着一地的所有事务,所以大家都放的很开,一个个欢声笑语,相互敬酒,平日里大家很多人或许是多年同殿为臣,但是也分隔一方,难得一见,现在见了,也就熟悉了。
等酒足饭饱之后,郭荣假装有些醉酒,站起来,举着酒杯,对大家说:“众位都是节度使,管理一方,位高权重,在此,我敬大家一杯,感谢诸位。”
众人一听,连忙端起酒杯,站起身,齐声说:“谢皇上,吾等敬皇上,祝皇上万寿无疆。”
郭荣笑着说:“同饮!”
喝完一杯酒以后,又倒了一杯,端着那杯酒,来到众人中间,说:“昔日汝等也曾与我同殿为臣,甚至有些大人还是和父皇同殿为臣的,后幸得众位支持,父皇才能称帝,怜父皇壮志未酬,后将江山交于寡人之手,寡人也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生怕辜负了父皇的一片心意,辜负了诸位大人的支持,辜负了这天下黎民百姓。”
郭宗宜的话听得大家都是云里雾里的,但是也认真听着。
只听得郭荣接着说:“自唐末以来,风云变幻,皇上更换速度前所未见,而且大多都是以下犯上,说句大不敬的话,父皇也是,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是有兵,有权,有钱,自然就有野心,皇帝轮流做,为什么不能今天到我家。”
这次众人听出来大概的意思了,应该是要敲打一下大家的,有的人心神镇定,有的人有些心慌。
郭荣没有理这些,继续说:“所以,我也怕,万一哪天我不在了,太子势力不足,威望不足,是不是还有人会取而代之?”
说完,转了一圈,看了所有人一眼,众人连忙躬身说:“臣等不敢。”
郭荣摇了摇头,继续说:“黄袍加身的那一刻,就不是敢不敢的问题了,而是自己手底下的人愿不愿意了,赶鸭子上架,到时候身不由己,又如何?”
郭荣喝下手中的酒,又倒了一杯,说:“所以,我在此请大家能安寡人之心。”
众人都听出了郭荣话里的意思,但是对于手中的权利,怎么舍得放弃,所以大家都是一阵沉默。
然而,这个沉默却被一个声音打破,只听得一个声音说:“皇上,老臣近日渐觉老眼昏花,体弱多病,欲辞去昭义节度使之职,还望皇上批准。”
众人转头一看,原来是昭义节度使李筠,此时他正起身举着酒杯。
郭荣步态沉稳的走过去,来到李筠前面,和他碰了一杯酒,说:“李大人,辞官就不必了,朝廷还需要大人,不知大人以后是愿意继续当武将还是当文官?寡人都将满足大人。”
李筠想了一下,说:“皇上,下官一直以来都是带兵打仗,也没有别的本事,在朝堂上,也是给皇上添堵,如果承蒙皇上不弃,下官还是愿意担任武将。”
李筠说的小心翼翼,但是郭荣却丝毫没有生气,高兴的说:“好,我满足你,你先入军校,学习半年,然后让太子安排你的去处,如何?”
李筠听了以后,立马惊喜的说:“谢皇上。”
接下来,郭荣又向一个方向走去。
当时由于郭宗宜收回了整个汴京的军队指挥权利,所以李重进和张永德的职务也就没了,为了补偿他们,郭荣就给他们分别升官,李重进被任命为归德节度使,而张永德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之职,所以此刻他们也在列。
看到郭荣向他们走来,李重进首先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对郭荣说:“皇上,下官也愿意辞去节度使之职,还望皇上恩准。”
而在旁边的张永德则是一脸不舍的也起身,说:“皇上,下官,下官也愿意辞去节度使之职,还望皇上批准。”
郭荣一脸高兴的快走几步,来到两人面前,还是让他们选择以后的去处,最终,李重进和李筠一样,选择武将,所以郭荣也同时将他也放到军校学习半年时间。而张永德则是选择成为文官,最终,张永德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等这三人决定放弃节度使的职务之后,郭荣看向了其他人,而他们则是低着头,像是看不到郭荣的样子,只是低头喝酒吃菜。
这时,郭宗宜站起身,说:“父皇,由于现在全国军队编制过于混乱,儿臣建议我们将全国军队统一整编,统一编号命名,而且为了防止军队叛乱,应该将军队的调派权利归于枢密院,而后为了防止辽国南下,还应需要将一些军队换防。”
郭荣听了以后,笑着摆摆手,说:“这事情啊,还要看各位节度使大人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