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还是带着慕容水急匆匆地赶回后燕了,拓跋珪、拓跋觚和拓跋虔也随刘库仁回到了代地。
拓跋珪,这位年轻的代地领袖,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后,仿佛脱胎换骨。昔日的稚嫩和冲动,已被一种深沉的冷静和锐利的决断所取代。这一战,更让他深刻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
他与慕容垂,两个未来必将要争霸英雄,在战火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知道的是,多年以后可能不会在意今日的战友之情。
回到部落,拓跋珪立刻召集了燕凤、刘库仁等亲信,商议复国大计。燕凤和刘库仁都是部落中的智者和长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拓跋珪复国的得力助手。
“各位,我们代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现在是我们重振旗鼓的时候了。”拓跋珪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但我们必须等待时机成熟,不能操之过急。”
燕凤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少主所言极是。我们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的团结,提高我们的实力。”
刘库仁也表示赞同,“是啊,现在的我们还很弱小,需要时间来壮大自己。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复国之梦一定能够实现。”
拓跋珪看着眼前的两位亲信,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他们都是真心实意为部落的未来着想。而他,作为部落的首领,更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族人走向繁荣和强大。
于是,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拓跋珪亲自巡查部落的防线,加强防御工事;燕凤则负责收集和分析各种情报,为部落的决策提供依据;刘库仁则深入民间,鼓舞士气,让每一个族人都感到复国的希望和力量。
但是,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公元384年6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刘库仁,这个在草原上享有崇高声望的领袖,竟然在一夜之间被杀害了。
拓跋珪得知这个消息时,正与部下在营帐中议事。他惊愕地看着眼前的人,心中五味杂陈。刘库仁不仅是他的亲信,更是他的恩人。当年,拓跋珪一家人无依无靠,是刘库仁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个家。而现在,这个家却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变故。
“我们必须查明真相,为刘大人报仇!”一个部下愤怒地说道。
“对,一定不能让刘大人就这么白白死去!”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
拓跋珪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冲动和盲目都无济于事。他需要用智慧和勇气来面对这个危机。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原来,慕容文正是杀害刘库仁的凶手。这个曾经在前秦灭亡前燕时逃到刘库仁部落的落魄贵族,竟然在得到刘库仁的庇护后,恩将仇报,趁刘库仁毫无防备之时,夜袭了他的营帐。
“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拓跋珪愤怒地说道,“我们必须让他付出代价!”
然而,慕容文已经先行一步,投靠了慕容垂。这让拓跋珪感到十分棘手。他知道,慕容垂是一个极其强大和狡猾的对手,要打败他并不容易,此时还需要从长计议。
刘库仁死后,他的弟弟刘眷被推上了刘库仁的位置。刘眷聪明睿智,深受族人的信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385年的一天,刘眷在去往牛川的路上遭到了侄子刘显的暗算。
那天清晨,阳光洒在通往牛川的路上,微风拂过,带着些许凉意。刘眷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支亲兵队。他们一路行来,并未察觉到任何异样。
然而,就在经过一片密林时,突然从林中窜出一队人马,拦住了刘眷的去路。为首的正是刘显,他脸上带着一抹阴险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刘眷看到刘显,心中一惊,知道大事不妙。他立即命令亲兵队做好战斗准备,然而,刘显的手下早有准备,他们迅速将刘眷的队伍包围起来。
战斗开始了,双方陷入混战之中。刘眷虽然勇猛善战,但在人数悬殊的情况下,他的亲兵队逐渐处于下风。
刘显看准时机,策马上前,直逼刘眷而来。刘眷眼见情况不妙,挥剑迎了上去。两剑相交,发出刺耳的金属碰撞声。
就在这时,刘显突然从马鞍上拔出一把短刀,猛地朝刘眷刺去。刘眷来不及躲避,被一刀刺中左胸。他顿时感到一阵剧痛袭来,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
刘眷强忍着剧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的剑朝刘显扔去。那剑如闪电般划过空中,直取刘显的咽喉。然而,刘显身手敏捷,侧身躲过这一致命一击。
最终,刘眷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亲兵队见状纷纷投降,而刘显则得意的扬起手中的短刀,冷冷地看着地上的刘眷。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留下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不久后,拓跋珪听闻了这个消息,怒火中烧。
“刘显,我不动你,没想到你却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