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战略调整(1 / 2)

金人之所以只投入这么多军队,也都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的。

闲篇扯完了,话归正题。金军三十五万和燕辽联军三十万在古北馆遥相对峙,拉开了架势,大战一触即发。不过大战最终却没有爆发,不知道为什么,金军竟然主动撤退了。

不久之后,斥候来报,说金军退入了北安州。跟着又有消息传来,十万金军在完颜杲和完颜青凤的率领下离开北安州西去。陈枭推测金人的打算依旧是先解决辽国的问题。

陈枭计划率领三十万大军出古北馆进攻北安州。而就在这时,又有消息传来,从金国的东京路(原辽国东京路)和上京路(原辽国上京路)调来了三十万大军,正在前往燕云的路上,预计十天之后,两路大军便将分别抵达燕云十六州的中部和东部边缘。

陈枭顾不上北进了,当即传令各处要点修缮城墙积极备战。金军若要从北方大举进攻燕云十六州,主要有三个进攻方向,一是古长城隘口,古北馆,这里由于年久失修,虽然地形险要,不过城墙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第二个方向是之前陈枭耶律特里他们撤入燕云的龙山,那里地形极其险要,易守难攻;第三个方向,也是三个方向中最容易攻打的方向,是燕云十六州最东边靠海的平州和营州。

这两州东边三十余里便是临榆山和榆关,是两州乃至整个燕云十六州的东部屏障,这里的地形相对于龙山和古北馆来说要平缓得多,金军之前之所以没有从这个方向突破,是因为他们当时的主要目标是辽中京城,因此兵力调到了西边。如果他们要对燕云十六州兴兵的话,极有可能对这个方向发起猛攻。这个方向还

有一个弊端,虽然临榆山和榆关算得上险要,可是,毕竟平州、营州临海,金军完全可以从海上绕过防线,突击守军的背后。

陈枭已经预见到了海上的危险,下令驻扎长岛的水军即刻前往营州以防守那边的海面,同时陈枭还对各处的防守兵力进行调整,古北馆十万守军,全部由燕云军负责,主帅是杨志,龙山由萧咄里和郭药师负责,兵力为原守备顺州、檀州、蓟州、景州的五万辽军和常胜军,营州、平州那边由十万燕云军和两万辽军守备,还加上水军的全部人马,领军主帅是林冲。西边与辽西京道交界的居庸关则派遣一万燕云军加强守备,剩下的燕云大军分别驻扎在燕京和蓟州,以随时救援各处。

从金国东京道和上京道调来的三十万大军分成两路,分别进逼龙山和榆关,金国水军(原聊过水军)也已经调到了榆关附近。好在陈枭调整部署迅速,否则龙山和榆关方向就都危险了。金国五十五万大军兵压燕云,令陈枭的燕云军和耶律特里系统的残余辽军动弹不得。

与此同时,金军灭辽的计划正快速推进着。完颜青凤、完颜杲率领的十万金军主力进入西京道后和投诚过来的十余万辽军会合,一路朝西京大同府攻击前进,势如破竹,辽军虽然还有近二十万兵马却兵败如山倒,大批辽军投降金军转变成金军为金军引路。

在完颜青凤完颜杲高歌猛进之时,完颜晟完颜宗弼率领的北路金军,从辽西京路奉圣州北部攻入西京道的丰州,在丰州城下大败萧特烈临时纠集起来的十五万大军,辽军狼奔豕突,只有不到万人逃向西边。完颜晟与完颜宗弼在丰州分兵,完颜

晟率领两万轻骑沿着天祚帝的逃跑路线穷追不舍,完颜宗弼则率领金军主力和新投诚的八万辽军共计十五万大军南下,准备与完颜青凤完颜杲在西京大同府汇合。

与金军的凯歌高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军的北伐行为。童贯率领十五万兵马与蔡攸的残兵败将汇合后,当即分兵两路攻入西京道。童贯率领一路走东线,蔡攸率领另外一路走西线。蔡攸由于之前吃过大亏了,因此极其小心谨慎,军队往往一天时间只行进十几里。于是两支宋军严重脱节。辽军抓住机会突袭童贯,童贯大惊,也不顾自己是大军主帅了,竟然首先逃窜,致使大军群龙无首,军心登时动荡不安,眼看就要遭遇灭顶之灾了。关键时刻,多亏了种师道和弟弟种师中坐镇前军指挥若定抵挡住了辽军的猛攻。大军才得以全身而退。

蔡攸接到东路军进攻受挫撤退下来的消息,大为惊恐,当即率领大军一百八十度调头,窜回了雁门。

至此,宋庭雄心勃勃的北伐计划彻底失败。

蔡京等人还想将此事瞒着皇帝,可是毕竟纸包不住火,李纲、宿元景连番上奏,李纲更是直闯神霄万寿宫的后宫,皇帝终于了解到了实际情况,登时大为惊诧,又大为愤怒。蔡京为了脱责,将所有的罪过全都推到了蔡攸和童贯的身上。此时朝中那些原本为蔡攸童贯拍马屁的大小官员们也都见风使舵,纷纷痛斥蔡攸童贯误。国,于是皇帝下诏罢免了蔡攸和童贯的官职。

视线转回到燕京。

傍晚时分,一队骑兵奔入了城门。来得时陈枭以及梁红玉和百多个隐杀卫队。

陈枭一回到留守府,立即召集文武,会议一直持续

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陈枭便离开了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