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农事(1 / 2)

安排完户籍之事后,陈诺又将目光投向了农务堂。他问道:“现永安城有多少田地,肥沃良田和开坑的荒田各有多少?”

他这话是问向农务堂主管杨天良。

杨天良连忙站出回答:“回将军,现永安城肥沃上等良田有一千亩,开垦的荒田有五千亩,共计田地六千亩。”

陈诺继续问道:“农物收成如何?农务堂有什么规划目标你且道来。”

杨天良埋首思虑了一会儿道:“禀将军,我们种植的农物都是粮食,以小麦和水稻为主,现在这个季节时候种植的是水稻,等到九月底收成时候再翻新土地种植上冬小麦。”

陈诺点头,冬小麦和水稻轮番种植最好,小麦分春冬小麦,以长城为界,以北种植春小麦,以南种植冬小麦。

可以说在大明大部分地区种植的都是冬小麦,冬小麦种植时间为九月底和十月份上旬。陈诺忽然想起来了杨天良的豆子增肥之法,为此特别嘱咐他,冬小麦的秋播可以往后推迟,在寒露前后播种也不迟。

讲真说,永安城的耕田作物太少了,徐州的土地,大豆、高粱、棉花都可以种植,不过现在正值灾年,这些经济作物种植变得不到种植目标内。

“还是太少了,耕地的田亩太少了,远没有达到吾的目标。”

听将军大人不满意的口吻,杨天良心头一紧,他小心翼翼问道:将军的意思是准备多少耕田?”

陈诺说道:“我的意思是今天底要再开荒出一万亩地来,明天开春更是要大兴人力开荒,到明年底要有田地十万亩。”

堂下众人都被自家将军胃口吓懵了,杨天良瞠目结舌,差点没把自己舌头咬下来:“十万亩,这也太……”

明朝,“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明尺普遍约三十二厘米。那么这样计算的话,一亩地有近六百一十五平方米左右。

十万亩这个数目可真的太多了,以永安城现在的人力想都不敢想。

杨天良硬着头皮道:“将军,开垦十万亩荒田困难呐,小的最担心的一点是恐会侵占其他地主豪强老爷们的田地。”

陈诺不屑撇嘴道:“怕什么?看见那块地荒了开垦就是,这些富人没能力种植我们来帮他们种,农务堂执行命令就是,一切有将军府担着。”

有了将军这番话,杨天良这个老实巴交的农夫胆气十足,高声领命。

陈诺现在十分迫切要发展生产,缴获的辎重物资总有用完的时候,建立一支完善源源不断生产的根据之地才是陈诺敢逐鹿天下的底气。

拥有强大的兵力却没有一块牢固的根据之地终究会失败,因为军事上的胜利无论赢了多少次,但有一次大败就彻底完了。

而有一块牢固稳定生产输出的的根据地情况又不同了。

定下了开垦荒地目标后,杨天良呈报上来的粮食产量让陈诺又皱起了眉头。

依杨天良所说,小麦平均亩产七斗,水稻平均亩产也才是一石。这样的产量真是太寒碜了,其实明时小麦和水稻产量不差,北方小麦亩产在一石以上,而江南肥沃之地最高时候可亩产三石稻,麦一石。

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

张氏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三石”,“春花一石半”。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两石,春花亩产一石,合起来是亩产三石。亩产稻谷四石,折合今市制亩产五百七十七斤。

所以明代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是二点七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两石、麦(豆)1石。

然而这个时候是小冰河时期,气候的骤变使得粮食大量减产,特别是这徐淮之地,自从黄河夺淮以来,淮水两岸田地变得盐碱化,土地肥力越发贫瘠。

排水不畅,内涝严重,盐碱地又被人叫做斥卤地,农夫们苦笑打趣道:“有田不斥卤,无处不蓬篙”。

徐州土地的贫瘠完全出乎了陈诺的预料,好在永安城现在有强大的组织生产力,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增加土地地肥力。

对此杨天良给出了方法也只有是以粪便增添土地的肥力。

陈诺听罢失望摇了摇头,现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盐碱地,这些地大多内涝,肥力太差。

对此陈诺给出的安排是给田地施家石灰以中和土地的酸性。

至于如何增加土地肥力,那只有施肥了,磷肥、钾肥、氮肥这些肥可以确保土地的农作物良好增长。

科学制作肥料就算是给陈诺将制作清单摆在他的面前他也制作不出来,好在陈诺知道这些肥料的天然肥料。

天然的磷肥有兽骨、海鸟粪、鱼骨等,还有磷矿石可以制作工业磷粉。但是想一想这些东西也是很难办到的,要想获取这些磷肥唯一的办法只有从沿海渔民那里获取,沿海地区海鸟粪便和腐烂的渔货随处可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