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因为家里人齐,便一齐吃饭,多做了好菜。就沈翊连难看得跟吃了鞋底一样,眼神来回在沈峥和沈岚身上打转。袁氏扯了沈翊好几次,沈翊在勉强忍住了恨不得把两儿子暴打一顿的冲动。
“峥儿、岚儿,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差不多是时候可以试试考童试了。”
沈翊说完吓了两兄弟一大跳。童试虽然考得和正式科举没法比,也是迈进科场第一步了,由不得两人不紧张。虽然沈岚不知道这辈子能活到多久,可还是会紧张。
小人A:紧张个屁!
小人B:谁不紧张谁是狗!
小人A:考不上拉倒!
小人B:有本事你玩游戏不紧张!
小人A:你就是个怂货!
小人B:YOU CAN YOU UP!
……
正在沈岚天人交织的时候,沈翊又安慰二人:“这次主要是试试水,了解一下情况,你们都不必有太重的负担……”沈翊有些面色古怪,“特别是岚儿,你年纪还小,主要是做学问合乎圣人之道就好。”
“峥儿岚儿不必过于紧张,只要能考出真才实学便不枉一试。”袁氏也出言安慰。
这顿饭便在两人的食不下咽中度过了。
事情果然比沈岚预想得好,沈翊不知道是想了什么办法,居然把王教谕请来给他们开小灶。王教谕之所以敢来,主要原因还是乡试这题其实是李县令出的,所以也不用太避嫌,他的主要身份类似于县高中校长加教育局长。加之沈岚的表现,确实可以当栋梁之材以兹勉励。
一开始王教谕是觉得沈岚年纪太小,若说英勇聪慧还是有可能的,君不见甘罗七岁拜相,曹冲八岁称象,这时候大家都算虚岁,按照虚岁沈岚翻年就十二,四书五经读过不奇怪,能把几十万字的朱注背个七七八八才奇怪。
沈家为了不浪费这次机会,安排的学生也比较奇特,主体部分是沈岚和沈峥,另外还有沈青、沈仓等沈氏旁支陪读,沈仓是因为此前示好之后就跟着沈岚混了,沈青为啥被塞进来沈岚可是真不知道了,不过他们都算是旁听生,就是王教谕不负责一对一解答的。
王教谕上课第一件事表示抽考,如果沈岚沈峥连背诵都没解决,那他不如把重点需要背诵的布置了比较实在,客观题毕竟比主观题好办。
这一抽背王教谕可真是大惊失色,背诵部分都没问题,朱注也能背个七七八八,沈岚的熟练程度仿佛更胜一筹,他实在不信邪,又去抽可沈青等一干人等,那沈青的记忆程度可远胜于沈岚,连不同书的不同版本也能说上来,其他沈氏旁支相比之下就逊色多了,但基础背诵问题都不大,可能就沈仓差一些,背得多少七零八落,不多王教谕也不追求这个了。
“敢问沈家族学是哪一位夫子教学?”王教谕叹了口气。
“是邵老夫子。”沈峥答。
“原来如此。”王教谕叹了一口气。邵老夫子其实是一位举人,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对文章真可谓倒背如流,所以他上课极为严苛,最可怕的是他觉得自己不是靠聪明才智,而是完全靠勤奋,也不知道为什么自打十七岁中举之后就屡试不第,后来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教谕,后来年纪大了辞官返乡不知道怎么被沈家挖了过来,所以他教弟子那必须往严里管,能在他的学堂里留下来的基本上就没有背不出来书的,后来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才有学生担纲,他只负责监督,这才有了沈仓之流的漏网之鱼。
这点上沈翊和袁氏看得还是很清楚,之前沈岚的性格完全受不得约束,去了怕是只有反效果,八成也是厌学专业户。他只能受循序渐进温和的教养模式。
沈岚背书的功夫一则是因为他也是自小背,二则在上一次转生里他也是个十足的倒霉蛋。上一次是他活得最久的一次,整整十年,你要说这十年怎么过得那可真是一个惨字了得。他转世过去的时候,那位大哥刚刚病死,为啥会病死?答案是被吓得。那一世的父亲号称开国三大功臣之一,算无遗策,遗不遗策这玩意儿可真不看算敌人怎么样啊,有时候自己人也会被觉得你太过厉害了。所以即使基业打下了,给予的官职也依然和其他人没法比。后来又被政敌不停地找借口,迫于无奈只能辞官回乡,深居简出,就算这样事情也没告一段落,五年后又被召回,被政敌以赐药之名导致暴毙。而自己就从那位父亲辞官开始,最后皇帝好不容易想起来他还有儿子,刚做官不久就被推下井淹死了。怎一个惨字了得。被投生前那位大哥就在神童爹的教化下背了二十二年的书,被投生后又背了六年,主要是那位爹还真是为往圣继绝学似得活学活用,如果不是靠现代人的逻辑和信息量,加上这位爹肯屈尊解释,那是完全跟不上的。
所以沈岚最缺的是现在考什么,理论上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能考高分,现实是还真不一定,体例思路观点也很重要。比如开国的皇帝,学问未必很高,时间也未必很多,删繁就简、少说屁话、直奔主题是最好不过的,后面的皇帝本事未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