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5章:我,韩绛,大宋财神爷!(1 / 4)

九月中旬,大宋第一支基建总队组建完毕,共计三万人。

赵顼将其命名为:大宋工程总队。

当下,这三万人的任务便是修缮官道、桥梁、堤坝等。

与此同时,大宋汴京城外一片近百亩的河滩地被短墙围了起来,且与军营相邻。

此处,便是生产水泥的地方,而中央禁军则成为了生产水泥的主要劳动力。

沉括等人相当给力,改良出一种水力碾碎机,再一次缩短了生产水泥的总时长。

十月十八日。

汴京城南熏门护城河南,一条长达八里,宽约五十步的水泥直道建成。

这是大宋第一条水泥路,朝廷将其命名为:南直道。

南熏门北接御街,乃是汴京城外城的南大门,车流量极大,而南直道的建成,无疑会将通行压力降低许多。

水泥的使用寿命大概在三年左右,虽然不如三合土耐用,但与砂石混合后,形成水泥混凝土,其硬度和抵御雨雪的能力却更胜一筹。

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廉,周期非常短。

这一日,几乎全汴京城的百姓都来到了南熏门,迫不及待地要踩一踩这条神奇的道路。

几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水泥路之名便传遍了天下。

而水泥路的原料配置秘方也被一些擅长建造工事的百姓研究出来,但是研究出来归研究出来,碾磨与高温锻造,非一般人能为之。

当下,水泥只能通过朝廷大批量生产。

又一日,垂拱殿内。

韩琦、富弼、曾公亮、司马光、王安石、韩绛等臣子围在一起,探着脑袋,望着中间放着的一麻袋水泥。

水泥已进入量产期。

官道、堤坝等由朝廷修建,但是水泥还有诸多用处。

其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像油盐酱醋那般日常不可或缺的物品是注定的事情。

百姓要用,自然是要收费了。

“三司使,一袋水泥的成本价是多少?”赵顼问道。

“结合人工成本,约50文钱。”韩琦想了想道:“按照市场规则,结合我大宋百姓的消费能力,建议定价为100文到120文一袋较为合适。”

当下,一百文钱,足够买一斗大米。

这时候,富弼眼珠一转,站了出来。

“官家,若辽国、西夏来买,这个价格是不是过于便宜了?”

王安石一拱手,道:“臣建议,可定价为300文。但我大宋百姓来购,可返200文于各路州府,统一用来建设私塾与百姓图书馆。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辽国、西夏等国将会大量购买水泥,我们不能便宜了他们,至少在他们无法制作水泥前,我们先把能赚的钱赚回来!”

王安石话音刚落,韩绛便开口了。

“臣附议。”谁的建议更赚钱,韩绛便赞同谁。

韩琦等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安石的意见,赚别国的钱,就应该狠一些。

“好,那就统一定价为300文一袋。”赵顼想了想,又说道:“另外,即刻派遣一支队伍,前往秦凤路,修建一条连接宕、叠、桃、岷、河、熙六州的水泥路,然后直通青唐城。这笔钱,我们自己出!此路一修,想必辽国和西夏就急了!”

“还有,尽快让水泥出现在辽国和西夏境内,待耶律洪基和梁太后看到,朕相信,这个年底,咱们的三司使一定能天天数钱!”

听到此话,众臣不由得都乐了。

而韩绛已经笑眯眯地掐着手指算了起来。

300文一袋,每袋水泥搭配上砂石,也就能修三五米的道路。

辽国来买,至少一次性也要买十万袋,十万袋就是三万贯,可净赚两万五千贯。

并且,只要他们用了水泥,以后修桥修路,甚至修建宫殿房屋,都免不了要使用水泥,这样一算,简直是赚大发了!

朝廷变法,一直认为节流不如开源,而这次的水泥买卖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开源行动。

西夏皇宫内。

一袋水泥与一块石碑大小的水泥块出现在大殿中。

梁太后与年仅八岁的西夏国主李秉常坐在最上方,国相梁乙埋与一众大臣站在下首两侧。

水泥所带来的好处,众人一看便知。

梁太后面色铁青地看向梁乙埋,道:“你是说,我西夏境内无人能够制作出这种名为水泥的东西?”

“是。配方我们是知晓的,原料也并不难找。但是碾磨和高温锻造需要非常精细的技术,即使在大宋,也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看来我们要想使用水泥,便只能向大宋购买了!”梁乙埋无奈地说道。

自从西夏施行反汉礼,撵走大量大宋读书人后,朝堂上愈加混乱,一群党项人将西夏搞得鸡飞狗跳。

当下,唯有梁太后能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