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9章:君知臣不易,臣知君之难(求订阅)(1 / 2)

垂拱殿内。

只剩下赵顼、富弼与韩绛三人。

赵顼轻叹一口气,道:“寿州变法对大宋而言,就像一个火种,或许能星火燎原,让大宋复兴;或许只是昙花一现,没多久就会熄灭。但即使熄灭,朕也希望是火苗的不适应,而不是我们自己人将其吹灭的。”

“王介甫,很孤独啊!”

富弼和韩绛眼珠一转,便猜出赵顼想要说什么。

今日在朝堂论事,除了意外闯入的青年官员蔡京外,竟无一人站在王安石那边,甚至没有为其说情的。

除了王安石的自身原因外,其实还有一个。

众臣都有私心,都不想让王安石担任朝堂主宰。

一旦寿州变法成功,那不久后,富弼的位置,定然属于王安石。

而王安石一上任,朝廷风气大改,必定会外放一大批臣子。

韩琦、曾公亮、欧阳修等三朝老臣绝对不会跟着王安石继续呆在中书,只能选择告老还乡。

这些事,不能摆在明面上讲,但确实存在。

人人都不是无私的圣人,吃亏的事儿都不愿意做。

赵顼明显是在敲打二人,一方面他不希望王安石的变法夭折,一方面希望富弼和韩琦能督导朝廷官员们都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这些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臣明白了!”富弼和韩琦同时拱手,然后退了出去。

三人的交流,赵顼只说了一句话。看似什么都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

……

寿州,寿春县,一条官道旁。

一个身穿灰色长衫,脚下靴子满是泥污的中年人正坐在路边啃着一个凉馒头,另一只手还拿着半根白萝卜。

一旁,两名裤子上满是泥污的衙役,一人拿着本子,一人拿着尺子,刚丈量完了前面的一片土地。

此中年,不是别人,正是寿州知州王安石。

“大人,这些活儿交给我们干就行了,您不用亲自来的,天这么晒,哪有你这样的大官亲自监督的!”一名衙役说道,然后将一壶水递给王安石。

王安石将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大口喝了一口水后,看向远方的土地。

“未来,寿州是什么模样,我大宋的其他州府可能就是什么模样,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此方田法涉及百姓税收,本州必须在每个县都要打出一个样儿来,不然若有不公之处,百姓骂的不是你们,而是我,是咱们官家!”

王安石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运用自己的变法之策,让大宋富起来,让百姓富起来!

别人怎么看他,他根本无所谓。

这些日子,他特别感激官家,因为在寿州他再次感受到了变法之策在不同地界的水土不服。

同样一条法令,在江宁府执行时对百姓就有益,但到了寿州可能就成了害得百姓家破人亡的凶器。

大宋执行新法的官员,从上到下,一人一个心眼,新法到了执行层大多都变了模样。

甚至有些官员都执行完了,还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而百姓也是一头雾水,说什么的都有。

策略终归是策略,能够落地执行,真正让百姓叫好的才是富国方略。

王安石吃了两次亏以后,不敢再信任任何人了。

只能凡事都亲力亲为。

他并不怕累,他是一个非常自律且有信念的人,也并不觉得自己孤独。

王安石的目标确实是能够成为一位圣人,一位能够将自己的德行、功绩、言论都流传到后世,让后人习之的圣贤。

他活着,就为了干这么一件事。

他一直都在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目标。

他也相信,总有一天,朝廷所有人都会明白他的苦心,知道他对大宋朝廷的贡献。

两日后,御史台两个查询寿州真实情况的御史来了。

两人呆了一日,便离去了。

二人来之前,便知道了结果,孰是孰非,本就一目了然。

三日后,中书将寿州情况公布于众。

寿州通判与三名知县皆因变法不利而被罢黜。

而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富弼和韩琦连夜为其圆了一个说法。

所谓天变不足畏,并不是不敬畏天,而是无论圣君或者昏君在位,洪涝、地震、虫害这类天灾依旧会发生,无须过于重视。

所谓祖宗不足法,并不是反对祖宗之言,而是根据不同的时事,要有变化地处理。

所谓人言不足恤,并不是逆天下之言而行,而是不必听信所有人的说辞,不一定是少数一定服从多数。

这种解释显然是比较牵强的,而富弼和韩琦也并不是想要靠这个解释服众。

他们是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