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终究只有君主,而不是人臣。 过往再辉煌,一个行差踏错,一个惹人忌惮,满门抄斩者数不胜数。 所以元阳县主从一开始就不像叶挽之那样幻想情爱,因为她知道这是她这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 而叶挽之则不一样,她比京城中的很多贵女要自由得多,也少了很多顾忌。 她可以选择心爱的人共度一生,被娘家,被夫家爱护一生一世。 前提是夫家不能是皇族。 同是贵女,两者从小所受的教育却不同。 好在叶挽之并不蠢笨,只是之前没有想过这个层面,眼下被亲娘一提点,全都想清楚了。 “娘,从一开始你和爹便知道,我想要嫁入皇家,会给叶家带来无尽的麻烦。” 悔恨,愧疚充斥着整颗心,叶挽之和母亲在祠堂交心,终于扑在母亲怀里痛哭出声。 丞相夫人心疼地抱紧女儿,一时也后悔了,“挽儿,这不是你的错啊,其实是你爹他不想卷入权力纷争之中。” 主要是丞相不想争权,如果想争,把女儿嫁给皇族简直是上上之选。丞相嫡女别说嫁给皇子了,就是入宫为妃,为家族谋利益又有什么难的? 只不过丞相想及时抽身,最好就不跟皇家,以及跟皇家有牵扯的家族联姻,否则想抽也抽不开。 他难道不知渊王有意无意借着他的名头去交往寒门官员?他知道的,却也是他默许的。 谁让自家女儿喜欢渊王。 “你爹常说,他奋斗一生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报效朝廷社稷,二就是让亲人过得好。” 什么叫过得好?那必然是生活滋润,物质满足,精神需求也满足。 就是要幸福。 或许叶挽之身份上不及那些皇族贵女,但她的衣食住行,养育教育,得到的爱,是众人所不能及的。 当然也包括她的哥哥弟弟,无论是嫡是庶,丞相对他们的需求亦是尽量满足,他们成年之后当不当官无所谓,当好一个人就行了。 如今那些哥哥都出去了,自己的路自己走,不常见面。而年纪小的弟弟,在府里茁壮成长。 叶挽之作为唯一的女儿,不止是父母,兄弟也是偏宠她的,她在认识苏霁之前,几乎没有得不到的事物。 “爹娘不是因为家族原因才不希望你嫁皇族,我和你爹商量过了,一切以你的意愿和幸福为主。” 所以即使她真的喜欢皇子了,父母也从未阻止过。 丞相夫人捧着自家女儿的脸,给她擦了擦眼泪道:“我们不希望你嫁入皇家,只是因为那不适合你。” “最是无情帝王家。” 此一言,振聋发聩。 丞相夫人陪着女儿待了两日,看她情绪稳定下来了,这才在女儿的劝说下返回相府处理事务。 叶挽之则继续留在佛堂静心,平时念念佛经抄抄经文,很长时间没想起过伤心事了。 在寺庙里每天都很养生,吃得清淡可口,早睡早起,后院还有不少种的菜,随时能去浇水。 如此多日,叶挽之想通了之后,才和贴身丫鬟说要回府。 在路上,她遇到了许久未见的苏霁。 亦或是苏霁等了很久,披风上结了寒霜晨露。 他的面容憔悴,双眼猩红,看到叶挽之终于出现才大大松了口气。 叶挽之让挡在她前面的丫鬟退到别处,缓步上前。 两人一见面,苏霁开口便直接道:“我不要镇北侯府的势力了,我只要你。” 叶挽之依旧温婉一笑,轻声道:“殿下可是算错了?这么选是不划算的。” 这话似是很诚恳,娶她的话未必能收复所有儒生大臣,娶元阳县主却可以直接得到镇北侯的支持。 苏霁急急想解释什么,又无处说起。他的面色有些灰败,这些日子似是受了不少内心折磨。 他说:“不论你信与不信。这些年来,我并未想过利用你。” 并未想过,却也切实享受到了利益不是么? 叶挽之不想跟他掰扯这些,到现在这个男人依旧不明白,他真正伤人的是什么。 叶挽之最伤心的是,那朵玉雕花,一开始是他想送给镇北侯府小姐的,不知什么原因没送出去。 然后,他随手转送给自己。 镇北侯府小姐才是他最初想接近的那朵牡丹花,而她并不是。 他从前便嫌她娇弱,嫌她娇生惯养。 当她为他挡剑之后,
此非良人(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