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方才看清,楚宁是真没有做皇帝的打算,自古权臣的下场都在历史书中写得清清楚楚。
楚宁只是想尽可能找到一种比生命活得更久远的制度,对人性的膨胀加以约束。
而这条路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在楚宁的带领下,大唐迎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新历十七年,唐国迎来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其势头之猛烈,可谓前所未有。
这一年,楚宁,这位充满远见与胆识的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修建铁路。
这个计划一提出,立刻在朝堂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将彻底改变唐国的交通格局,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然而,这个计划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修建铁路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材料、设备和劳动力,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唐国的国库虽然充盈,但也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开销。
此外,铁路的建设周期长,风险大,这些都是楚宁需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楚宁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己见。
作为后世者,楚宁当然深知铁路的重要性,这将会给唐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年,无线电发报机的问世,标志着唐国正式踏入了通讯时代的大门。
这一伟大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线电发报机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
无论是山川湖海,还是城镇乡村,只要有无线电信号覆盖的地方,人们就能够实时地进行信息交流。
铁路修建不仅在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一庞大的工程项目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还催生了与之相关的各种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需求。
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从原材料的采购到设备的制造,再到现场的施工和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参与。
这不仅为国内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新历二十一年,第一列火车通车,自此那些反对者才明白,距离不再是问题。
那些原本还在江南、蜀地入京赶考的学子们,再也不必舟车劳顿,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行程上。
整个唐国境内,各省与省之间,再无往昔地域隔阂。
随后朝廷便是坚定不移的在全国推广铁路修建,再无任何阻挠。
新历四十二年,西洋各国派遣使者入唐,尊唐国首都为世界之都,并主动进行贸易往来。
此后,源源不断的财富资源不断从世界各国流入唐国,而唐国也由此成为了世界zheng治、经济、文化中心。
……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新历四十七年春,夕阳黄昏。
楚宁拄着拐杖,正由海军舰队护卫登上出海的邮轮,站在跳板上眺望着无尽的大海。
海平面上的落日霞光,正在蔓延开去,将整个海面染成了一片金黄。
楚宁抬眸静静望了好久好久,他忽地领悟,那轮红日并非在逐渐西沉。
而是在蓄势待发,即将迎来新的一轮东升……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