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之路(2 / 2)

,敛回心神走到万爸亲手打造的院门前,又回头叮嘱两位弟弟:“我出去了。厨房吊着的那个篮子里有红薯鸡蛋饼,你们饿的话就拿下来吃。还有,要记得时不时地出来看一看天上有没有乌云,别一会又玩入迷了。”不是她罗嗦,这两位弟弟都有一个毛病,对某一件事情比较感兴趣的时候就很容易忘我。刚才她回去找东西的时候,看见大厅里放着两副拼图,那是前不久他们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堂哥带回来的。现在打开的拼图的背景是一个城堡,由1000多个小块组成。两个弟弟只拼了一小半,刚好是兴趣正浓的时候。

“知道了。我们会注意的。”两个弟弟朗声回答道。

听到了这响亮的回答,万海潮知道他们放在了心上,回身反手把围墙的门栓好,就放心地出门了。

附近这一片海岸线周围的村庄里,万家所在的文溪村,是离海边最近的。万海潮从自己家门口走到海边,总共不需要十分钟。

万家住在村尾,去赶海的话,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向东走到村中央,然后左拐向田野,走过田野,一条很笔直的路,一直到头就是海边了。这是村里的小孩去挖蛏子最常走的路。

以往万海潮去挖成蛏子的时候,也是走那一条路,路的尽头就是堤坝,那段堤坝建有一个出水口,有一个装着一副木门的涵口。

这副木门在小孩子的眼里富有神秘的色彩。海水涨潮的时候,它会自动关上;海水退潮的时候,它又自动打开。

听着鬼怪故事长大的农村孩子总爱把它跟那些不可言说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上了初中之后,学了一些物理的基本知识,万海潮才明白其中的原理。

还有另一条路就在万海潮家的西边,那是附近几个村子下海或下地共同走的路。

这是一条大一些的路,可以并排走两辆牛车,两边也是田野。可能是靠海的原因,这里的每一片田野都有堤坝围着。万海潮从家门口到海边,要经过三条堤坝。跟梯田似的,一级比一级矮。

到了围田的尽头,转向东方的依然是平整大路,因为那边是绕着围田的。

直下到海边的方向也是大路,路的西边有几口大塘,那是附近各个村子取水浇地的公共池塘。

东边是一大片丢荒的地,地里零星地长着一些草。如果有人手痒拔一根草茎尝尝,会发现它是咸的。这里曾经是附近这些村子的公共煮盐场。煮盐场是生产队时期的公共产业,生产队解散,煮盐场也就解散了,慢慢地就变成了荒地。

荒地向东下边是好几口错落的小池塘,每一个池塘边上都建有两三间矮房子,房子前面种着几棵树,或是木麻黄,或是黄瑾,无一例外,都在池塘边形成一大片的树荫。这是养鸭人家的基地。

大路的尽头是公家建的上百亩的虾塘。虾塘的西头是另一个出水口,这个出水口是连接着公家虾塘的,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石门,需要靠人工来开关。

万海潮今天决定走她家附近的这一条路。

万海潮前几天都在东边的几个围田里割水稻,那边的地势底,几乎都是适合水稻栽种的湿田。这条路两边的大多是种花生红薯之类的旱地,所以回来这些天,她还是第一次走这条路。

也许是接受了重生的事实,走在这条还没有铺上水泥沙石的土路上,那些蛰伏在记忆里的画面,时不时就自动翻开。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理智在线,那些不过只是一闪而过的风景,她不会放任记忆泛滥。

重来一次,她会把这当成命运对她的恩赐,不会让这成为阻碍和负担。

这里的海跟那些人们最喜欢去的旅游度假胜地不一样,海边没有白沙滩和浪花,更加没有椰子树,一条弯弯曲曲看不到头的堤坝,是沧海和桑田的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