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得一干二净。因此她只能拼命地忍受着恐惧与胆寒,忍着摇摇欲坠的眼泪。
一块折叠齐整,散发着淡淡龙涎香的帕子递到了眼前,时尘安一怔,她低垂着脑袋,接过帕子,按在了眼角,帕子将泪水吸走后,也同样变得湿润。
皇帝刚从昭狱回来,自然知道这件事,也知道当年的事远不如时尘安说得那般平静。
河边对于幼童的争抢几乎在瞬间发展成一场械斗,几万个人执着农具器械在河边打成一团,昔日的邻居朋友在死亡的恐惧下都变成了碍眼之人,他们举着锄头互相要置对方于死地,一个又一个人倒下,河水很快被染成了可怕的红色。
即使是陆行舟那样的成年男子回忆起来,也不免战栗齿寒,何况彼时只有十三岁的时尘安。
但她并没有讲当时她又是什么处境,她的家人是否受伤遇难,她的妹妹是否得救,趁此也博些同情。她只是想救陆行舟,因此她只告诉皇帝她妹妹也在幼童之列,以此来证明此事的真实性。
时尘安忍着泪意,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道:“与我一道进宫的还有好几个都是开明县的姑娘,她们大多也亲历了这件事,我想与她们一起写一份陈情书,说明当日的实情,公公看是否能帮上陆大人。”
皇帝颔首:“可以。”
他看到时尘安松了口气,还沾着泪水的鹿眼弯起,露出舒心的微笑。
他想起他在狱中问陆行舟后不后悔,其实这话也是在问自己,他做皇帝不过两年,这两年见到的恶并不比过去少,相反,还在隐隐动摇着他的决心,让他有些迷茫。
因此,当皇帝看着落在狱中,被同僚联手富商设计陷害背上罪名,又被一心帮护的百姓背刺的陆行舟,难免有几分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然。
他问过陆行舟,陆行舟回答他‘问心无愧’四个字,但这不是皇帝要的答案。
事实上,这种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份答案,抄别人是抄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悟,因此陆行舟也给不了他要的答案。
皇帝知道,因此更为烦闷,也懒得回未央宫,独自在月下徘徊。
仿佛是老天爷故意为之,让他遇上了时尘安。
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意想不到地给了他答案。
陆行舟是很轴的人,所以他拒绝同流合污,明知富商囤粮是为了旱灾之前大赚一笔,他还要腆着脸让他们平抑粮价,最后遭到请愿书的陷害。
而回馈他的时尘安也是很轴的一个人,她记恩,也知要报恩,因此知道恩人有难,就立刻把自己的安危抛之脑后,去找皇帝。
——他突然想起来,问时尘安:“若我当真是刺客,你这般不配合,也不怕我杀了你?”
时尘安道:“我当然害怕,我害怕地都哭了,你没看到?”
皇帝当然看到了,因此他才奇怪,道:“你不是一向最怕皇帝,没想到你对他还挺忠心的。”
“臣民自然应当对陛下忠心。”时尘安含糊不清地说,一听就是假话,但下半句话就很清晰了,“而且若是陛下出了意外,没人愿意还陆大人清白怎么办?”
——就是这么轴。
但见多了利益熏心,同室操戈后,皇帝并不讨厌这种轴,反而觉得这种轴是山谷清风,能驱散他心头的霾意。
皇帝短暂地停顿后,道:“该说你有良心好,还是没良心好。”
有良心,自然是对陆行舟,没良心,自然是对他。
时尘安不置可否,反而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豹房的豹子受了伤,这些日子也要静养,实在经不了又一次的争斗——这件事若能圆满解决,陛下是不是也能少拿豹子撒气了?”
皇帝几乎要被她绝倒。
她这小小的良心,一半分给陆行舟,一半分给畜生,却是半分都想不起她的衣食父母。
皇帝阴恻恻笑道:“陛下的圣意可不是你我可以忖度的。”
时尘安难掩失望。
皇帝继续逗她:“若是陛下不愿去豹房了,豹房也将不复存在,你又能流落去哪儿,还有如今的好日子过吗?”
他隐晦提醒。
时尘安叹道:“我总要在宫里,直到二十五岁后方能离开,这已是改变不了的命运,但豹子不一样,若是没有了豹房,它们还是可以出宫,回到它们的草原。既然如此,豹房还是不要了吧。”
皇帝微微一愣,半晌方才无奈一笑。
他又输了。
面对脑子轴得只有一根筋的时尘安,他好像总是在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