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振堂和李天侯劝李正坤,十殿乃是阴司最高衙门,各地城隍不说,便是无常殿、罚恶司等阴司各专门衙门,也都须将所办的案子送呈相应之阎王殿。也就是说,凡阴司之案,最终都得经过十殿。如果遍寻十座阎王殿都找不到相关线索,那说明郭巧茹和席青忭的案子只有一个去处可寻——阴天子所据之皇宫。
皇宫大内,壁垒森严,李正坤虽为阴天子亲辟,天子却至今没有召见他,由此观之,要想进入皇宫调阅案卷,几无可能。若如此,包、李二鬼劝李正坤便放弃为好,免得惹恼阴天子,遭罹祸患。只不过目前还并未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是还有四座阎王殿没查嘛,也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两位师爷分析得头头是道,李正坤也别无他法,只得继续往下转,便带着鬼吏来到第七阎王殿。
第七阎王殿阎王泰山王董和,字幼宰,东汉南郡枝江县人(今湖北省枝江市),汉末举家西迁,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做过成都县令。蜀地物产丰富,偏安一隅,较少战乱,民多富饶,致使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更是穷奢极欲,勘比王侯,不仅平时饮食讲究,玉液琼浆,连席豪饮,遇有婚丧嫁娶,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铺排办理,令人叹为观止。为扭转世风,移风易俗,董和效仿古圣先贤,制定严厉的礼法制度,匡正、抑制豪强奢靡之习;他自身则粗衣素食,厉行节俭,作出表率,非常为百姓所景仰与爱戴。
后为豪强中伤,刘璋欲将董和外放,蜀中百姓闻之,扶老携幼,流泪挽流,致使刘璋不得不收回成命,足见百姓对董和之认可和依赖。
刘备占据益州,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跟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一起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府事。董和跟诸葛亮共事融洽,交情深厚,深得诸葛亮倚重和敬佩。董和死后,已官至丞相的诸葛亮,每与属下谈起董和,无不流泪哀痛,非常思念,并且要求属下以董和为榜样,勤勉谨慎,忠心国事。
董和除开参与谋划军国大事,还特别善于治理抚慰蜀国周边少数民族,对各民族诚心以待,深受南方少数民族的信任和厚爱,为蜀国后方稳定居功至伟。
因此,董和得以陪祀太庙,在刘备殿西侧文臣廊中位列第六。
董和死后,被阴天子征辟为第七殿阎王,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
在第七殿大门前的石坊上刻有四字:贪奢如炼。
石坊后面的王府大门上,悬着一方黑底金字大匾,上书:泰山王府。
李正坤来到第七阎王殿,只见从王府大门至石坊下,站着两排长长的队伍,全是花枝招展的年青女鬼,女鬼们上身穿着绣花边的黑色露脐装,下身穿着齐膝的黑花短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打扮,面带灿笑,顾盼生辉,使得七王府前春光艳丽,气氛热烈。
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李正坤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二位师爷道:“还是七王爷明理,既没摆下虎狼阵,也没有挂出刁钻古怪题目,看来我们可以轻松进入七殿。”
包振堂和李天侯仔细观察了一阵“欢迎”仪式,均大摇其头,觉得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说不定七王爷有更厉害的招数在等着李正坤,但具体是什么招数,他们一时也摸不透。
七殿阎王董和坐在王府大门前,面前摆着一壶茶,看见李正坤到来,起身对李正坤远远地喊道:“欢迎李大人来七殿查卷,请吧。”
李正坤笑道:“果然是欢迎仪式,两位师爷多虑啦。”笑嘻嘻走入欢迎阵列。包振堂和李天侯喊都喊不住。
一左一右走出两位美丽女鬼,伸出纤纤胳膊拦住李正坤,她们一只手里提着竹筒,一只手里拿着一只木碗,用竹筒往木碗里倒上满满一碗香气四溢的米酒,檀口一张,高声唱道:
昨晚灯花连声爆
今早喜鹊停树梢
原来贵客临七殿
英俊潇洒李大人
两女唱毕,将酒碗齐举至李正坤眼前,说请尊贵的客人满饮此碗,这是七殿迎接贵客的规矩,名为拦门酒。
这个规矩好!李正坤笑呵呵地接过两碗米酒,仰脖一饮而尽,只觉胃脾一爽,唇齿留香,笑道:“本官一路走来,正觉口渴,得两位姐姐赐酒,真是如饮甘酪,爽哉清哉。”
包振堂和李天侯在后面跌足叹道:“这回要栽跟头了!”他们终于看出七王爷的心思,只可惜为时已晚,李老爷已闯入富贵温柔阵,唤之不回了。
李正坤喝完两碗拦门酒,神清气爽,精神振奋,迈开大步往前走,想尽快走到七王爷面前参拜。七王爷坐在椅上,脸上带着高深的笑意,盯着李正坤。
拿着空碗的两位美女退回队列,紧挨着她们的两位美女又提着竹筒、拿着木碗走出来拦住李正坤,一边用竹筒往木碗里倒酒,一边张开鲜艳的红唇引吭高歌,歌毕将酒碗举至李正坤眼前,请尊贵的客人满饮!
神马状况,敢情这长长的两排美女,每一位都要敬自己一碗酒?李正坤只觉一阵眩晕: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