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人把最后一轮的烟雾弹,充分通过王公公释放出去后,他能做的情报欺骗工作,也就做得差不多了。
后续部分只能交给天意,交给其他相对方的自然进展。
比如崇祯要是突然转了性子、变得胆小怂包肯服软,承认大明的某部分领土可以放弃,那朱树人也没办法,只好认栽,暂时先改当一辈子当大明忠臣,徐图后计以待天时。
又比如,李自成要是也突然赚了性子,变得不再怂包专挑软柿子捏,而是跟崇祯那样硬刚到底,那朱树人的计划同样会受到很大影响,他也一样暂时没办法。
但,人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崇祯过于僵硬的三观,李自成过于灵活的三观,这两点都像是娘胎里带出来似的,深深刻在了他们各自骨子里。
……
欺骗工作方面该做的都做了,但朱树人这种大忙人,肯定不会干等浪费时间。
所以应付完王公公之后,他也很快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挪到了防守大散关和宝鸡县城上、争取诱敌深入、一战为汉中地区打出一年太平。
朱树人很清楚,目前为止,对面的李自成,还是不知道朱树人已经抵达汉中的,他多半会觉得,汉中只有一个曹变蛟,而且曹变蛟未必会亲临大散关。
这不能怪李自成的情报工作做得不好,而是蜀道艰难,在占据四川的一方封关的情况下,占据关中的军阀是很难了解到蜀中近况的——
随便举个例子,当年三国时,刘备死后,诸葛亮就选择了封关绝道,不跟魏人往来贸易。把陈仓道一封,魏国那边连续好几年都不知道季汉这边的情况,还以为诸葛亮会一直自闭下去,这才有了后来首出祁山时的突然性。
现在朱树人只是封锁了两个月消息,相比之下根本不算久,也谈不上什么难度。
都只是基本操作而已。
这样的信息差,让李自成还是很有信心,一战为关中打出数年南线太平,防止关中大地以后时时刻刻还得分兵提防官军出川骚扰。
相比于这个战略目标的收益,哪怕暂时死伤上三五万人,只要不是老牌精兵,而是新拉的壮丁炮灰,李自成都是觉得完全可以接受的。
早在七月二十四这天,李自成就派遣了他的心腹部将之一袁宗第,来围攻宝鸡县。
袁宗第动用了四五万兵马,其中一万多是去年河南战场回来的老营(有些老营也不是非常老,但是能从河南活着回来,就算升级为“新老营”了),剩下的则是河南大战后新拉的壮丁。
李自成麾下的各大部将中,刘宗敏如今依然是实力最强的,但刘宗敏另有他用,李自成需要他在山西方向进一步开拓,并且确保把官军的势力彻底赶出汾河流域。
如此李自成才能确保自己领地的东北方向彻底安全、占据山西形胜之地,退可守,进则可进一步试图冲破太行八陉、进入河北平原。
所以,关中西南角这边的宝鸡县战场,在李自成的优先级里最多也就只能排到第二,能派袁宗第来负责就已经不错了。
去年的河南之战中,李自成麾下顶级将领中,他亲侄儿李过和部将田见秀都交代在了陈县决战的战场上。所以历史上能在李自成麾下做到五军都督级别的部将,就只剩下刘宗敏、刘芳亮和袁宗第了。
刘芳亮的本部人马,去年也是参加了陈县大战的,只是他本人没有伤亡,但部众损失绝对不小。
相比之下,倒是去年决战前、就在商丘被黄得功击败的袁宗第,算是因祸得福,虽然被黄得功杀伤俘虏驱散了一万多部曲,却因此躲过陈县大战,
最后李自成撤回虎牢关以西时,清点人马,袁宗第的部众规模和战力已经反超了刘芳亮,居李自成麾下众将第二。
另外,刘宗敏和袁宗第两路齐出的同时,李自成本人直到七月底八月初,都还滞留在西安,他的本部中军人马,外加刘芳亮的兵马,也都分别驻扎在西安周边和潼关、河洛。
李自成这是在牛金星和宋献策的怂恿下,考虑自建国号的事情,所以要在西安这样的大城市驻留一段时间。
历史上,李自成本该是崇祯十六年入冬时,开始考虑自建国号的事儿,并且在崇祯十七年新年,才正式宣布。
如今才七八月份,算起来倒是比历史同期稍微早了一两个月开始想这事儿。这看似有些托大,但实际倒也合理——因为孙传庭的败死,同样也早了两个月左右,对李自成来说,他也就是在孙传庭死后一个半月,开始动这个念头的。
在他看来,长安、洛阳,那都是六朝古都都不止的存在,历史上的东西两京如今都在他手上,建个国号不过分吧?
称帝可以不急,但先定国号,证明自己是要改朝换代而非当流贼,这是很有必要的。
当年陈胜吴广动手的时候,陈胜一开始也没敢自称楚王,但“张楚”的名号可是先立起来的。
李自成如今的想法,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