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了一丝苦涩。
说实话,这个分成已经触碰到了所有唱片公司的底线,你给那么好的条件?不怕所有的歌手都造反吗?
凭什么一个亚洲歌手能有这么好的分成和收益,但是自己公司的歌手却只给这么一点?
因为这些原因,最后宝丽金在合同上还约定,不能把具体分成利润暴露出去,就怕被所有公司围攻,也害怕歌手造反。
在专辑开始售卖的第三天,《Sun》就登上了专辑榜和单曲榜,虽然只是十多名,至于电台点歌榜,开始宣传歌曲的第二天,《It''s My Life》就登顶了。
不过随着专辑出售,专辑里面所有的歌都能点了,刹那间,电台的电话就被打爆,十个里面有九个全都是点杨景明专辑歌曲的。
随着时间的发酵,杨景明的歌曲也霸榜了电台点歌榜,除了《remehe name》之外,其他的歌曲占据了第一到第九的位置。
而《remehe name》虽然没有挤进前十,但是也稳稳进了前十五。
而且这首歌深受各个酒吧和说唱歌手的喜欢,特别是MV当中肆意的生活,潇洒的人生,昏暗的环境,一下子触动了街熘子的神经。
别以为这个年代的欧美日子很好过,两极对决,又没有踏入信息时代,产业没有升级,很多工厂都还在家里,为了抢占市场,那就只能工作又工作,才能有更多的产品销售出去。
只是后来到了信息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工厂也搬出去了,手握技术的他们抢了大量的全球市场,能够靠吸别人的血维持生活,所以才提高国内的待遇和福利。
全民的生活节奏才开始慢下来。
这个年代的漂亮国很卷的,非常内卷,各国的精英都跑过来了,高端人才都卷成了苟,而底层的人只能在工厂劳作,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就充分表现了欧美底层人的生活。
只要没钱,其实在哪都不好过。
杨景明的首张专辑在欧洲地区一炮而红,各大媒体报纸纷纷报道,有恭喜的,有唱衰的,有嫉妒的,有仇恨的……
恭喜的,主要就是宝丽金公司的宣传公关,如:
【亚洲天王杨景明首张专辑《Sun》震撼登场,神专现世,每一首歌的词曲制作都是杨景明先生,才华直指世界巨星迈克尔杰克逊】
【来自亚洲天王杨景明先生的首张专辑《Sun》强势登顶鹰国专辑榜和单曲榜,其中的歌曲你都听了吗?】
【亚洲天王杨景明首张英文专辑《Sun》首周销量突破两百万张,实力堪比鹰国着名摇滚歌手大卫·鲍尹】
除了恭喜的,其他唱衰的媒体和抨击的媒体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纷纷在报纸上诋毁杨景明,说杨景明的歌曲像翔一样,根本就是胡编乱造,一点音乐涵养都看不见。
大胆一些的媒体,直接言明黄猴子的歌根本不能听,垃圾才会听这种歌,除了吼还是吼,内涵都没有,为生宝丽金还是将其发行出来?
这些媒体的本意是想呼吁民众抵制杨景明的歌曲,但是没想到最后却起了反效果。
什么叫做只有垃圾才会听这种歌?
难道你说我们都是垃圾?
那你也听了,是不是代表你也是垃圾?
什么,你没听,没听怎么得出的结论?身为媒体人,难道不知道尊重事实吗?
总之,不管如何,这些媒体是抵制还是夸赞,最后都把杨景明的专辑热度搞起来了,就算之前没听过这张专辑的人,也纷纷好奇去听了一下。
好奇心一起来,更多的人加入了买唱片的大军。
不过喜欢杨景明专辑的歌迷,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中年有一部分,老年的话对此就不感冒了,只觉得有些吵,还是古典乐优美又悠扬。
杨景明火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三个汉字怎么读,不知道的也开始用《Sun》代表杨景明。
就像前世的国内,歌迷给泰勒·斯威夫特取名霉霉,给“环保大师”来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取名小李子一样。
欧洲地区,首周专辑销量两百三十多万,第二周销量三百七十多万,第三周销量微微回落,只有三百六十多万的销量,第四周两百一十多万……
仅仅一个月,杨景明的专辑销量就达到了达到了一千一百八十万张的销量。
而且,这还只是欧洲地区。
这市场大到香江的唱片公司不敢想象,有些公司甚至十年都没有那么高。
时间回朔到第一周结束。
宝丽金唱片公司看到杨景明的销量那么火爆,立马就开始派人前往漂亮国市场,准备在漂亮国宣传杨景明的专辑。
而杨景明在欧洲地区首周销量达到两百三十多万的消息,也被传回了香江,一下子杨景明的身影瞬间又登上了“热搜榜”。
《东方日报》截取了鹰国的报纸,上面明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