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挑衅?追踪锁定控制,打击卫星轨道(1 / 3)

九点。

光压发动机周围10公里范围已经被清理完毕,各种临时的设备、机械、材料,都已经被卡车运送到了外围,所有其他的人员都已经离开。

发动机已经在进行最后的预热。

那些关注光压发动机测试的大型机构,已经能够从热感卫星及时传送的数据,知道发动机即将起飞。

当然,也不用去做分析了。

国内

“现在是最后的准备,发动机起飞的时候,会制造大量的光压和光热,影响到整个基地,所以必须做好前置的撤离工作……”

“现在我们位于距离基地十公里的小山,这里能够清晰的看到起飞过程。”

“我们连线到了反重力中心主任、发动机组技术专员、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何毅何院士,他回来给我们介绍发动机起飞的工作……”

在何毅接受连线采访的时候,发动机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主控舱内的三个测试员都正襟危坐着准备着,主测试员,也可以称之为‘舰长’的赵大鹤,负责的是光压发动机的飞行操作。

他已经把手放左下方在拉杆儿上。

赵大鹤的心情有些忐忑,他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但也只是

此时此刻,有几亿人都在观看测试。

作为测试主要负责人,赵大鹤背负着非常大的压力,他用力抿着嘴盯着小屏幕,不断调整着呼吸,也偶尔转动眼球看向一旁的计时器。

当计时器显示只剩二十秒的时候,耳麦中传来了控制室的声音。

那是王浩院士的声音,“时间快到了,开始吧。”

赵大鹤再用力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手部用力把拉杆拉了下去。

“轰~~”

伴随着能量冲击的声响,发动机舱体跟着一个颤动,随后缓慢的脱离了支撑杆向上悬了起来。

……

这一刻不只是赵大鹤紧张,所有相关人员都感到紧张。

光压发动机并不是

人员手动操作,也是测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实就像是飞机一样,有人员操作飞行肯定会更加灵活,无人机是地面人员操作,通过雷达信号接收执行指令,灵活性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地面人员的控制再灵活,也不可能比得上舱室内人员的操作。

这一次测试中,很大不同的是主控室安装了引力场设备,也就会让主控室的人员,处在非常平稳的环境中。

赵大鹤和其他两个测试员,都是经验丰富的战斗机飞行员,而带有引力场设备的主舱室,可要比战斗机驾驶舱的环境好太多了。

主舱室,感受到的加速非常微弱,甚至大部分时间感受不到,也只是存在引力控制微弱差异导致的‘晃动’而已。

他们不需要承受身体上的强压力,需要承受的只有心理压力。

整个测试过程中,他们甚至有时间在主控舱内走动,还可以去其他舱室转一转,唯一需要的就是完成测试任务。

因为测试大部分环节都是由主舱室的测试员手动控制,也就让地面控制室轻松了很多,他们要做的也只是实时监测而已。

这时,光压发动机已经启动,开始缓缓的加速升空。

加速,是逐渐加快的。

外界看到的画面是,光压发动机缓缓悬浮起来,随后慢慢的加速脱离地面,五公里近距离拍摄,再加上镜头的去强光效果,也能让直播镜头看的更清楚。

那个场面真像是外星飞碟升空。

很多人都感到震撼,“虽然看过很多光压发动机飞行画面,但这一次还是很震撼的。”

“这是距离最近的一次,而且镜头清晰度非常高。”

“舱体好像还有很多玻璃圆孔?看起来有点像是民航科技的窗户……”

“那应该不是窗户吧?”

“可能是激光武器,可能是推进孔,总之,不是向外喷光压,就是向外喷激光,谁不相信可以用贴近用眼睛朝里面看看。”

“那估计会被融化吧……”

在舆论的讨论中,光压发动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就透过了云层变成了空中的小亮点。

“这个镜头来看,距离地面已经超过一万米,它会一直持续的加速,一直加速到百公里高度。”

“在超过百公里高度以后,才会开始减速滑行,减速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六百公里左右,会执行释放卫星的任务……”

“中途也会加速变换方向,是为了卫星释放做准备。”

许茂华稍微提了一下减速问题,他并没有做出清晰的解释。

实际上,光压发动机的减速也是个问题,进入太空或宇宙中,发动机加速反倒比减速容易的多。

目前,发动机有两种主动减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