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军舰都集中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绝对的水上优势。 富良江可不是什么小江小河,水面宽度和水流速度都相当惊人,入海口被堵塞,大明的水师无法溯江而上,而大明没有治水权,二十万大军拿什么渡江? 他指着姜星火手里的匣子和刚才挑选出来的军报。 “强攻富良江一线必然损失巨大,如果只是兵力上的损失,大明还能承受得起,但怕的就是拖延下去旷日持久征安南是拖不得的。” “是啊,征安南是拖不得的。” 姜星火同样意味莫名说道。 江南工场区的产能已经快要爆了,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安南,把商品倾销出去换回资金,对于户部垫付的款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而这种军事与经济循环交替的对外战争模式同样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姜星火用自己一直以来积累的信誉做担保才说服了朱棣,这时候是要见到成效的。 而对于朱棣来说,他的烦恼只多不少,也同样不希望征安南拖延下去。 毕竟帖木儿东征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就像是一柄悬在脑袋上的利刃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落下. 两人又翻了翻军报,张辅和柳升等人的军报,详细介绍了新式武器、新式战术在经历第一次实战后发挥的作用,看的倒是让人心情愉悦了起来。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看完军报,朱能主动说道:“京营军改的事情,还有把海军从水师里划拨出来的事情,我会在五军都督府上提的。” “如此最好不过。” 姜星火松了口气,这人是真没白救,如今丘福在管军校这摊,而李景隆在南边,徐辉祖在北边,朱能是五军都督府的话事人,有了朱能的承诺,接下来大明军队的火器化改革,以及大力发展海军用以海外贸易、殖民的事情,就都有了着落。 在朱棣眼里,所谓富国强兵,富国就是发展商业,提高国库收入;强兵就是让大明的军队战斗力更高,更能打仗而姜星火现在无疑就是在帮他办这两件事。 但在姜星火的视角看来则不尽然。 富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催生新的阶层,推动历史的发展;而强兵也同样如此,新的武器技术也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技术,来促使科学有进一步的实用性,能得到朝廷,尤其是大明军方的支持。 毕竟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蒸汽革命”。 而蒸汽机如果仅仅从商业角度来发展,那可就太慢了,要用于矿区抽水、纺织业。 但问题是姜星火进行的变法,是要考虑大明具体情况的,并不是盲目照搬,而大明的“具体情况”就是劳动力比较廉价,矿主们宁愿用人来一桶一桶地抬水,也不会买一个机器来抽水,因为矿主觉得人力不值钱。 但军方则不然,如果能让军方实现快速运兵,无论是陆地的还是海上的,军方是不会吝惜花钱的,而有了军事技术的使用,后续民用化反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换言之,姜星火打算在大明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路子,其实有点像他前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先用于军事。 “工部的兵器局和内廷的兵仗局要合并,组建更大规模的专业兵工厂。” 姜星火与朱能复又商讨了几件关系到军事的事情之后,反而有些沉默了下来。 他们很清楚彼此的沉默究竟是为了什么。 虽然都闭口不提,但几乎所有知情人的心里,都在紧张地担忧着那场史无前例的登陆行动。 那场在五军都督府被称为代号“挠楚”的行动。 正如同楚汉名将彭越在双方决战之时,一直领兵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常袭挠楚国的后方,两次迫使项羽回兵救援,继而让刘邦在正面战场开始一转颓势一样,由曹国公李景隆亲自指挥的这场登陆行动,也注定会让僵持在富良江一线的战局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真正的乾坤一掷。 —————— “明军不对劲。” 富良江南岸的水寨里,安南国的卫王、左丞相胡元澄正在焦虑地踱步着。 作为安南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胡元澄是个极聪明又极有才能的人.这是废话,这位老兄如果历史线没变动的话,投降大明都能从一介小官干到工部尚书,不聪明没才能才有鬼了。 而就算不说这些,光是眼前能把二十万军队和数十万民夫调度的井井有条,又能从容布置整个防线,也已经足以看出胡元澄到底是个怎样的水平。 而正是这种在安南人中极为突出的聪明和才能,才让胡元澄察觉到了当面明军的异样。 明军太安静了。 在安
第四百二十五章 登陆(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