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完全在于大明的心意,而不在于朝鲜。 以李氏朝鲜对大明的“事大主义”国策,区区一个济州岛,李氏朝鲜是决计不敢违逆大明的。 顾成并非迂腐之辈,他只是处于总参谋长这个实际角色的固有惯性,见朱棣计划的井井有条,基本所有方面都考虑到了,并非是一拍脑袋进行决策,所以稍稍放下心来。 但作为一个戎马五十余年的老军人,顾成深知在这个时代进行跨海远征所需要的惊人补给损耗,以及超高的组织能力,对大明来说是一种怎样的考验。 所以,顾成依旧保留了对征伐日本的反对态度。 毕竟,在座的各位,没有人敢说自己真的了解日本这个国家。 而就在隔壁简短交谈的同时,这边的讲课也开始了。 朱高煦和李景隆,听得都很认真。 对于李景隆来说,前往日本,来回估计得有数月时间.如果他能活着回来的话。 因此,这对于李景隆来说,就是姜星火在诏狱讲的最后一节课。 最关键的是,课到听时方恨少啊! 这节课关键就关键在,可以教他最需要的东西,也就关乎了他的身家性命。 而对于朱高煦呢,按照他的估计,可能只剩下多则七节,少则四五节课了。 在这之后,姜星火就将出狱,他们的身份,恐怕也很难继续隐藏下去。 换言之,姜星火毫无保留地授课的时间,也就是这四到七节课了。 正因时间短暂,才分外珍惜。 “刚才所说《国运论》第二卷最开始要讲的,便是‘地理决定论’。” 姜星火缓缓说道:“当然,我要首先说一个前提,那就是地理决定论,不代表地理决定一切,只是要从最大可能性的视角出发,阐释国家形成与发展所受到的最大限制与约束。” “任何从单一因素或维度来对整体事物下定论的,都是片面的、主观的、不准确的。” 先叠了层甲,姜星火开始讲述。 “地理决定论,是地缘政治学说的先决条件。” “地缘政治学说,则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理论。” “所谓地理决定论,就是指认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其文化特点由其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理论。” “进一步演进,便是指由不同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动植物丰富程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国家之间产生了发展路径的差异。” 李景隆今天异常积极,他若有所思地问道。 “姜郎的意思,便是说国家的形成,先天地就受到了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是这些环境因素,影响并塑造了国家,换句话说,是地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形成?” 姜星火点点头,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朱高煦则有些不以为然,毕竟在他的观念里,他爹朱棣天下第一,他天下第二,天王老子来了都得排第三,人定胜天嘛。 “姜先生能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吗?”朱高煦问道。 “当然可以。” 姜星火几乎没有思索,他直接问道。 “那你们觉得,华夏为何成为华夏?”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和李景隆颇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 华夏为何成为华夏? 这就跟伱娘为啥是你娘一样。 天生如此啊。 而李景隆在沉思几息后,试探地问道:“是因为华夏的地理环境吗?” 朱高煦也大略明白了过来,补充道:“因为华夏的大地上有长江和黄河,有水源,有大片的平原,还有牛羊马匹,所以适宜文明的诞生。”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环境因素导致的粮食生产肯定是国家形成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稳定产出的粮食供养人口,就不可能出现文明的痕迹。” “同样,正是因为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渥,有较多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由此人们发展了农业,农业不仅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驯化动物作为运输工具继而拓展活动空间,还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以此能够供给不事农业的专门人才,这在我们之前《国运论》里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但我想问的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某些山川形胜改变了它们最初的模样,华夏文明会成为什么样子?” 姜星火设想道:“譬如,如果黄河和长江不再是并行着由西向东流入大海,而是并行着由北向南流淌,黄河在西,长江在东,华夏文明,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闻言,朱高煦和李景隆一时错愕,他们倒是从来都没有设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华夏因何成为华夏(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