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就很大。如果再增加监察御史的人数,那么都察院的权力会大大膨胀。监察御史,品级低,但发言权重。作为七品小官,在朝中可以参加重要会议,包括廷议都有资格参加。如果巡视地方,那么地方正四品官员都要退让三步。甚至如果出现一些骚乱,巡按御史还有权利调动部队平叛。看看这就是监察御史的权利。高友玑作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权力增加,也就是他的权力增加。这对他是好事情,高友玑当然高兴。
因此高友玑心中大喜,甚至脸上都表现出喜悦。
“高卿,朕想要做的,不只是增加监察御史的人数。朕想要对都察院做一些改革,增加都察院下属的机构。”
“请皇上明示。”
高友玑没明白皇帝的意思。
皇帝是要增加都察院的权力,但又不是简单的增加监察御史的人数,而是要增加都察院下属机构。高友玑在考虑,难道皇帝要把地方一些衙门划给都察院管理。
这就是更好的事情了。
所以高友玑虽然很恭敬的表示要皇帝明示,但其实心中高兴地不得了。高友玑是能臣,甚至可以说是能文能武。要不是做官到处得罪人,而且得罪的都是有权有势的权贵,还包括宗藩,要不然以高友玑的资历早就应该是朝廷重臣。而不是朱厚熜当皇帝之后才提拔为督察院左都御史。
能够在晚年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是有一番雄心抱负的。那是因为高友玑在地方做官的时候,看多了官场腐败,看到很多宗藩横行地方。
高友玑迫切的希望加强都察院的实力,好好的整治这些人。
“高卿,朕的想法是,都察院在每个省份都设立省都察院,也就是都察院下属机构。”
“皇上,这…………”
高友玑大惊。
皇帝要对都察院进行改革,但这不是一般的改革。
在每个省设立省都察院?
这样的想法,高友玑是想都没有想过。或者说,自从都察院这种模式的弹劾机构出现,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这样,那么都察院的权力不是一般的大。
在朝中监察朝中官员,在地方还能够直接监察地方官员。
“朕的想法是,以后每个省都有省都察院。省都察院直接隶属于都察院,和地方三司衙门不发生任何关系。省都察院负责地方吏治,负责监督地方官府的施政。朕不想学习以往的帝王,用东厂、锦衣卫来监督百官,让百官听到锦衣卫、东厂就害怕。朕希望堂堂正正,立下制度规矩,来整顿吏治,来监督施政。而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督察院,因此都察院必须要增加力量。”
“皇上圣明。”
高友玑站起来,大礼参拜,高呼“圣明”。
都是读书人。
不管在政治理念上有什么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共同点的。高友玑虽然可以说是“帝党”,但再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读书人出身,肯定是不喜欢锦衣卫、东厂这样的机构。对于锦衣卫和东厂的不喜欢,大部分读书人都是一样的。
但对于明朝皇帝来说,都是更信任锦衣卫和东厂。
从朱元璋开始,就算是大明读书人喜欢的皇帝,他们对于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特务机构,也是牢牢地抓在手中。用他们来牵制朝臣。
现在皇帝直接说,他相比起锦衣卫和东厂,更喜欢用制度规矩来监督百官。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当然是好事情。所以高友玑才如此高呼皇帝“圣明”。
朱厚熜笑笑。
朱厚熜是要大力发展都察院,但也没有想过限制锦衣卫和东厂的发展。因为对于朱厚熜来说,手里必须要有自己的力量。但有些事情能做,但不能说。有些事情既要做,还要说。
看看眼前的高友玑就知道。
听到皇帝要限制锦衣卫和东厂发展,立马就这么高兴。朱厚熜要的就是高友玑这样的态度。想要增加都察院的权力,那么肯定是会影响其他机构的权力。
天下的权力是有数的。
权力这个东西谁要是多占一点,别人只能是少占。都察院的权力增加,必然是严重影响其他官员的权力。因此想要改革都察院,肯定是会受到一些阻力。朱厚熜是皇帝,虽然可以支持,但不能自己冲锋陷阵。
高友玑最合适。
但想要让高友玑冲锋陷阵,除了增加都察院权力之外,还要让高友玑明白都察院此次改革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此次改革成功了,皇帝才会限制锦衣卫和东厂的发展。
这是多么神圣的任务。
有了利益,有了崇高的使命感,高友玑才会拼命的冲锋陷阵。高友玑这样一辈子都在得罪权贵,虽然仕途坎坷了一些,但还能够活蹦乱跳的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只知道得罪权贵,而没有能力的官员,早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当中。高友玑还能够在仕途上前进,可以看出他多么厉害。因此这样的事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