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暴怒(2 / 5)

这样的局面僵持下去,张太后在正德皇帝驾崩之后,利用皇位空虚的机会,获得的那些政治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在正德皇帝驾崩,朱厚熜还没有登基的那段时间,杨廷和很多事情都是要借助于张太后的懿旨。结果让张太后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有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且张太后和杨廷和内阁也算是有了合作的经历。

张太后不太懂政治,不太懂政务,因此那个时候张太后都是直接委托杨廷和内阁处理朝政。他们之前的合作也算是比较愉快的。

现在朱厚熜就是要彻底打破这个东西。

让张太后成为一个毫无政治影响力的太后。没有了张太后,未来发生大礼仪之争,朱厚熜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甚至张太后越张狂,会有越多人“同情”皇帝的处境。不要小看这种“同情”,这种东西很容易成为一种支持力量。

“太后娘娘,廷议乃处理朝政重要仪式,皇上和朝廷大臣在廷议当中讨论国家大事。娘娘的懿旨不该直接下发到廷议,直接给朝臣下懿旨,干涉朝政。此乃大明祖制所不允许的事情。此必然是太后身边佞臣鼓动。督察院、六科官员,都要求诛杀太后身边奸臣。内阁、九卿都支持严惩太后身边谗言的佞臣。”

萧敬站出来给朱厚熜解围。

而且很直接的告诉张太后,她下发的懿旨,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督察院、六科那就是言官,他们要求诛杀太后身边佞臣。内阁九卿也支持严惩太后身边佞臣,这就是用朝臣来给张太后施压。

萧敬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是惴惴不安。

小皇帝一出手,直接把张太后陷入了绝境。真是一个愚蠢的女人,运气好了才当上了太后。可惜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

张太后德行不够,才能更差。

还想以太后位置,继续庇护自己的弟弟,实在是想的太好。结果是惹怒了所有的朝臣。

“萧敬,你说什么?你一个阉人,懂得什么大明祖制?大明祖制不让后宫干政,也不让你们这样的阉人干政。但你不一样是干着司礼监掌印太监,难道这不是干涉朝政?司礼监权力越来越大,你们阉人难道真的没有干政?而且你一个阉人也敢要惩戒哀家的人?要诛杀哀家的人?你哪来的胆子。杨阁老,你们这是看哀家死了丈夫、死了儿子,所以要欺凌哀家不成?难道哀家连发一道懿旨的权力都没有了?”

张太后是真的暴怒。

想到死去的丈夫明孝宗,死去的儿子明武宗,忍不住哭泣。但几个大臣看着张太后的目光都是冰冷冷的,没有丝毫的同情。因为张太后刚刚说什么?

说司礼监难道不是干涉朝政?

其实是的。

自从内廷办了内书堂,让宦官开始读书之后,内廷宦官的实力大涨。皇帝宠信的太监,介入朝政很多。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太监,他们的确是违背了大明祖制。

但又怎么办?

大明朝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年时间。那些宦官开始参与朝政,又不是现在刚刚出席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大明皇帝纵容之下,宦官权力才大增,司礼监的权力更是达到了巅峰。

朝臣只能是捏着鼻子承认。

可是张太后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难道张太后的意思是,反正宦官都破了大明祖制,难道自己就破不得?为什么宦官干政可以,后宫干政不可以?

这是几个大臣最担心的。

其实张太后不过是随口说说,哪里有那么深的想法。如果真有那么深的想法,就不会说张太后蠢了。但张太后只是随口说说,可是下面的这些大臣却不是随便听听。

因此他们看张太后的目光是越来越冰冷,心中已经把张太后划到了祸国殃民的等级上。他们心中都开始有了打算,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张太后沾染一点点的朝政。

“太后喜怒。”

朱厚熜只能是再次站出来。

以孝治国,这可不是说说的。皇帝也要受困于这一点,现在张太后这样无理取闹,但朱厚熜还是要上前安慰一下张太后。可是张太后真的是气疯了。

自从嫁给明孝宗成为太子妃以来,张太后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委屈”。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所以也是越来越任性。看到安慰自己的朱厚熜,张太后直接厉声道:“皇帝,哀家告诉你,建昌侯乃哀家亲弟。谁要是治建昌侯的罪,哀家必然不放过他。今天哀家发的懿旨,就是哀家的态度。谁不接受,哀家跟他没完。”

萧敬看着已经失去理智的张太后心中叹气。

真是蠢的没救了。

虽然看在明孝宗和明武宗的面子上,大家也不可能怎么样张太后。毕竟欺负孤儿寡母,历来都是受人诟病的。更何况这位还是先帝亲母,是大明朝的太后。

但张太后这一下,就彻底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

完全是耍无赖。

而且太后懿旨,是高高在上。但对于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