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诡异的角度(2 / 3)

就能感受到,虽然嘴上骂着白话文,但用起来是真香。

李谕问道:“德国在欧洲诸国中最看重技术,你在这儿有一段时间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

张君劢说:“我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政法的力量太恐怖,以前从不敢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如此强大。”

李谕顺势鼓励:“这就是留学的目的,知道差距,然后奋而学习。”

目前张君劢对欧洲还是很崇拜的,不过一战后他的态度发生了点转变,认为欧洲的衰败就是过于依赖科学、过于依赖物质文明导致。

对了,他还是1923年那场著名的科玄论战的挑起者,——科玄论战的导火索是他在清华的一场演讲。

张君劢算是玄学一方的急先锋。

估计以后两人还得站在不同阵营。

不过李谕对科玄论战没什么担忧的心理,民国本来就是个大熔炉,该有点思想上的大论战,这样大家才能在斗争中迅速成长。

李谕自己已经和不少人搞过论战。

张君劢突然问:“院士先生支持袁世凯嘛?”

李谕委婉道:“任公什么情况,我就什么情况。”

把梁启超搬出来是个很好的挡箭牌。

张君劢一愣:“我也不懂任公。”

李谕说:“那么换种说法,我不关注军政,只关注科学、教育以及民生。”

张君劢恍然:“还是院士先生更加透彻。”

李谕说:“回国后咱们应该还会见面,你在这儿用心读书就是,其他的不用管太多。”

张君劢说:“学生记下了。”

——

李谕在德国又待了一段时间,动不动去天文台搞搞观测,然后写一些天的文章。

天成果总给人一种要么稀松平常,要么极为炸裂的感觉。

作为一个极为古老的学科,天从人类文明诞生起就差不多一同出现。

但古代的天主要是纯观测;到了开普勒、牛顿时代,天开始更多地与物理学、数学接轨。

再之后自然就是利用原子物理学的天体物理学时代。

只是目前没有完全进入这个阶段,李谕也不急于一时。

他写了篇关于白矮星的文章,为以后的天体物理学文章提前做点基础。

几十年前天界就观测到了白矮星,最出名的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的伴星,即天狼伴星。

天界一直对它很疑惑,因为这东西经过计算十分奇怪。

天狼伴星约一个太阳质量,表面温度大约25000k,但是其光度只有天狼星的万分之一。

根据光谱学分析,推断其大小与地球相当,也就是每立方厘米有两三吨重!

这种密度是地球上的物质根本达不到的,甚至想都不敢想,所以很多人还在质疑。

历史上,要到1915年左右才真正确立天狼伴星是颗白矮星。

李谕相当于稍微提前了一年。

他把这篇文章寄给了英国《自然》杂志。

只是学界貌似没有太多精力关注白矮星,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放射性、量子理论、相对论吸引过去。

但李谕毕竟名头响,各大天文台看到后还是很振奋。

这种振奋更像源自人类骨子里的好奇心:宇宙中存在如此多未知,大大激发了天家们的探索欲。

等欧洲大陆的事情忙得差不多,李谕又来了趟英国。

过段时间回国他也准备走海路,顺便去美国安排安排企业的情况。

一战爆发对于欧洲之外的国家来说还是挺突然的,带来了一大堆风险与机遇,当然对欧洲以外的企业来说,机遇更大。

李谕要做的是利用好这次机遇。

到达英国,剑桥天文台台长爱丁顿立刻来找李谕探讨白矮星等相关问题。

爱丁顿激动地说:“不可思议!这样大的密度,很难想象上面会是怎样巨大的压力。”

李谕根本不觉得震惊,白矮星不过每立方厘米几吨重而已,以后发现的中子星密度可是高达每立方厘米上亿吨,更别提还有黑洞。

李谕随口说:“最为关键的是白矮星验证了恒星演化路线。”

“不知道白矮星算不算宇宙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罕见星体。”爱丁顿问。

“我们不过观测了这么点天体就发现了白矮星,而宇宙这么大,白矮星肯定很常见。”李谕说。

爱丁顿沉思片刻说:“如果是这样,我反而觉得宇宙很可怕。”

李谕笑道:“我也认为很可怕。”

爱丁顿又说:“另外,我还看了你们那篇在慕尼黑发表的关于精细结构常数的文章。”

“你研究的领域还挺广嘛,天、相对论,还有量子领域,”李谕讶道,然后问,“你也是从物理学角度研究精细结构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