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杜克捐赠;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是银行家霍普金斯捐赠……这样的例子太多。
.2万美元对于美国中产家庭来说也是笔巨款,但如果想在哥伦比亚大学这种顶级大学里从头开始建立一个学院,.2万美元远远不够。
因为人家的要求很高,名牌大学并不是谁捐的钱都收。而丁龙开宗明义,就是想建一个就像物理系、文学系、法律系一样正规的汉学系。
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华工出身,建汉学系要用多少钱,这个卑微的华工根本没有概念。
好在他的
“主人”卡本蒂埃非常敬重自己的仆人丁龙,甚至不把他当仆人。为了实现自己仆人的梦想,卡本蒂埃同样倾其所有。
卡本蒂埃同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能够说上话,因为他不仅是哥大校友,还是哥大的一个大金主,——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女校的校董。
卡本蒂埃亲自出面与哥大校长塞斯洛商讨,并且自己追加了0万美元,此后继续增加到50万美元。
他甚至捐献出了自己在纽约的住房,本人被拖累至濒临破产,只得搬回纽约上州乡村的老家度过余生。
校长感动于二人做法,同意了设立汉学讲座。这场持续多年的捐献史无前例,堪称悲壮。
事情到这儿也算完美,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有了富翁和杰出校友、校董的出面支持并追加补足了建系的全部花销,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还是不愿意以丁龙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和设立一个系科。
他们想用当时清朝总理大臣李鸿章的名义;也想过用当时清朝驻美大使伍廷芳的名义来命名这个系;后来,慈后得悉消息后,捐赠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五千多卷善本书,学校又想用清室皇家的名义来命名。
令人钦佩的是,卡本蒂埃始终坚持用仆人丁龙来命名这个系科,否则他就撤资。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塞斯洛最终妥协。于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能记着这位华工的名字,因为哥大的汉学系名字早年一直叫做
“丁龙讲座”。通常美国大学里设立的所谓
“讲座”,多为纪念性质,一般由私人捐助巨款,然后以每年所产生的利息所得作为该
“讲座”的酬金。这样的
“讲座”不会轻易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