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关于物理学、天文学以及数学的观点,詹姆斯实在是诧异于李谕的学识,以他一个见了数不清优秀学生的校长而言,都没有在同龄人中见过如此渊博的。
“先生果然真才实学,难怪能够拿到极难获得的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资格。”詹姆斯叹道。
李谕趁机添油加醋:“中国卧虎藏龙,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詹姆斯说:“那我更当慎重写下这封信,不能再让中国每年数千留学生流向日本。”
詹姆斯也是说到做到。
历史上他确实向罗斯福总统写了这封信,而且对罗斯福影响还是很大的,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并投入教育之中。
所以詹姆斯也可以算是有功的一人。
虽说这封信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讲美国利益,但聪明人也应该看得出,不在里面加上美国能获得的利益,美国高层又怎么会同意?
国际关系嘛,说白了就是利益驱使。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哪有道德一说。
因而也无可厚非。
比如詹姆斯明确阐述了利用文化输出效果比武力占领更好的观点,“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那个国家为此付出的一些努力,就会在道义、文化及商业的影响力方面获取最大的回报。”
“如果美国在三十年前就成功地把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并使其长盛不衰(曾经有一度看来快成功了),那么我们今天就可以通过文化知识上和精神上对中国新一代精英群体施加深刻影响,并以最令人满意又最微妙的方式左右其走向。”
而且詹姆斯也给罗斯福想办法绕开之前的排华法桉,“我们可以不接受中国的劳工,但可以体面地对待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我们的教育设施。我们只需要让他们注意(美国教育资源更强的)这些事实,以保证他们的到来,有利的结果必将从这一能影响他们全部思想和情感的机缘中自然产生。”
“中国已经派遣了数百、甚至数千的年轻人去外国留学,据说有五千在日本,数百在欧洲——仅在最尔小国比利时就有三百人。这意味着这些人回国后将引导中国效彷欧洲而不是美国,效彷英国、法国、德国,而不是美利坚合众国;这意味着他们将推荐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教师和工程师在中国担任要职,而不是推荐美国人;这意味着中国人将买英国、法国和德国商品,而不是美国货;各种工业上的特许权将给予欧洲,而不是美国。”
虽然美国人在排比之类的文学表达上,和中文还是有点差距,不过效果确实达成了。
此后美国通过了较为宽松的留学政策。
这种信不能以寻常之道理看待,只能放在国际关系上看,就是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只不过此时的中华根本没多少筹码,很多东西只能被动接受,然后再缓慢寻求时机。
否则不派留学生出国,没有人才涌现,形势肯定只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