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派出的这个援兵组合与往常有些不同。
往常,鬼子都是步兵联队与战车联队配合作战,比如在榆村的战斗。
但现在却是骑兵联队加山炮联队与战车联队配合作战。
这与鬼子此时的战情有关。
正所谓军情紧急,冈村宁次担心速度慢了运城就被八路军拿下,那时再想夺回到处是碉堡和炮楼,尤其还有反坦克壕的运城就困难重重,于是派出的就是这些速度快的机动部队。
战车联队的速度差强人意,虽说九七式坦克的最高时速只有38公里,但终究还是比两条腿速度快。
骑兵就不用说了,可以算是高速机动部队。
山炮联队也是用汽车拖着山炮到处跑的机动部队,当然也不慢。
严格来说山炮部队是用于山区作战野炮部队是用于野战的……山炮的定义是重量小,可以很方便的分解运送到山上再组装的火炮,比如九二步兵炮,野炮则通常很难拆解。
从这方面说增援运城的更应该是野炮部队而不是山炮部队。
原因是运城附近都是平原,更需要口径大威力猛的野炮,对于山炮可拆解的特性自然没要求。
问题在于鬼子通常用野炮部队与顽军作战而用山炮部队与八路军作战……顽军与鬼子在正面作战而八路军则通常是在山区与鬼子周旋,所以这么分配是正确的。
因此,在运城一带鬼子大多是山炮部队很少野炮部队,运城城内75毫米野炮之类的,原本都是运往黄河用于与顽军对峙的。
冈村宁次知道八路军在运城方向的兵力有两个师加一个独立团。
他认为派出这样的兵力对付八路军已经足够了,即便八路军拥有五十辆战车。
不过这也有鬼子兵力不足的原因,冈村宁次担心拆东墙补西墙造成吕梁山的防线到处是漏洞结果反而会打成一场烂仗。
否则,眼前这么好的在平原与八路军主力作战的机会,冈村宁次当然会调集大军包围。
不过冈村宁次最终还是失算了,他派出的这些机动部队远远不够突破八路军的防线。
第7战车联队是鬼子的主力战车联队,联队长有富次朗大佐。
这个战车联队是个中战联队,主要装备97式中型战车。
它一年前参加过诺门罕战役,在战车性能处于全面下风的状态下在一场局部战役中击败过毛熊的装甲部队,有富次郎当时还只是个参谋,他在那场战争中负伤,七个月前才伤愈调任联队长。
按说这支对毛熊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且实力不俗的战车联队应该调往关东洲参与关特演……其实就是准备对毛熊的战斗。
但冈村宁次用各种办法和借口把这支部队留了下来,比如把第7战车联队排在最末,要调走时又说正在执行任务或是火车运力不足等等,结果直到现在还没能成行却被用于增援运城……这其实是冈村宁次感觉到了来自八路军的威胁,他从国内调来“一式战车”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此时的有富次郎正在用作指挥车的装甲车上翻看着敌人的布防图。
看了一会儿,他就将这布防图丢到了一边。
因为他觉得这布防图毫无意义,那不过是一个师的八路军的野战工事。
这样的工事在他的战车联队下几乎可以用“不堪一击”这个词来形容。
要知道他的中战车联队,是装备有52辆战车,其中有31辆是97式中战车21辆是95式轻战车……鬼子习惯将两种战车混编,轻战车联队与中战车联队的区别在于两种战车的比例不同,比如有富中战车联队有一个轻战车中队三个中战车中队,但中战车中队又配有几辆轻战车辅助战斗。
这或许是出于鬼子希望将战术精细的每辆战车甚至恨不得每个兵的习惯。
鬼子海陆两军虽说彼此不和,但这一点却十分相似。
海军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会细致到每艘救生艇做什么……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认真细致一些总比粗枝大叶好。
但有个成语叫“物极必反”,战争是不确定的东西,没有人能预知自己将要面对的战场是什么样的或者会发生什么紧急情况。
因此,各战术单位应该是在大框架下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如果制定全军作战计划时都详细到了救生搬并将其钉死,其结果是要么这个计划因为脱离实际无法得到实施,要么就是强行实施却丢了性命最终溃败。
鬼子的战车部队也差不多是这样。
他们希望用中战车也就是97式对付敌人的坦克而用95式去对付敌人的步兵,这样就能充分利用资源而不至于出现97式对付敌人步兵的“浪费”。
但瞬息万变的战场又怎么会都像鬼子所希望和计划的那样发展!
除非是对没有坦克又没有反坦克装备的华夏军队才有可能。
不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