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纪委在行动(3 / 4)

官路高升笔记 庹政 2874 字 2023-03-29

文化县毫无疑问的第一大镇,人手紧张,尤其成立临江新城专项工作办公室后,大部分办公室都在诉苦请求加人,调了三位新同事来,还是差人,但是考公可不像平时的期末考试,只要不是旷课太多,都能过关,而且即使考上了江城的公务员,到临江镇来的概率也不足百分之十吧?

他把信小心地夹在文件夹中,虽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得替小姑娘保守秘密吧?

他考虑趁着上午不太热,去看看镇上走一走,一是验收清洁,二是检查电线,如果时间还多的话,去看看转播塔。

临江新城的工作现在基本上走入正轨,顺利地向前推进,日常工作并不太多,他这两个月就重新捡起以前那个临江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计划,一一落实。

电线私拉乱接其实早就做完了,但是很多居民为了图方便,贪小便宜,趁着风头一过,再次私拉乱接,镇正府当初跟电管站一起行动的时候承诺过,镇正府会常态化地监督居民守法用电,虽然这种承诺对镇正府并没有多大的约束效力,但是做为主要的当事人,叶三省还是过段时间就会再来一次大检查。

现在天热了,这种检查同时防火,很有必要。

清洁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叶三省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临江镇的清洁那样差,甚至成为文化人口中脏乱差的代表,连简单的街面清洁都是应付,问过朱其才知道,临江镇以前聘用过两个清洁员,负责全镇的清洁卫生,由镇正府负责工资,镇正府再向其它单位和居民征收清洁费,但是清洁费一直没有征收到位,结果清洁工的工资就经常拖欠,清洁工也就消极怠工,形成恶性循环,几年下来竟然拖欠了两位清洁工工资七八万,而两位清洁工的工作,也受到了大家的差评。

杨中到临江镇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解决这个问题,让社事办出面,跟两位清洁工协商,因为他们的工作没有到达,所以拖欠的工资将做一个折扣,然后分期支付,同时,另外聘用清洁工人。

两名清洁工当然拒绝,她们认为当时说好了工资多少,不可能折扣,至于工作做好没好,不是正府说了就算,而且正府拖欠工资她们当然没有必要把工作做好,——这本烂账争论起来肯定没完。

至于另外聘用清洁工,她们坚决反对,她们要把这个工作做下去,——当时就说好了的。

她们找上新聘用的清洁工家里去闹,什么办法都用上了,结果没有任何人敢来接手这个清洁工工作。

结果这个事件就一直拖了下来,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成了老大难问题。

两位清洁工经常来镇正府要款,还受人指点拉过横幅,杨中有心伸头一刀彻底解决,可是这个问题牵涉到吴志奇和前面两任镇长,有一位现在是文化县城关镇的书纪韩万全,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忍受,——计划外批个七八万块对于镇正府来说也不是个小数。

叶三省最初对着此事也没有办法,后来在统计居民团购过程中,跟两位清洁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的确是贫困户,一家丈夫在外打工受伤,现在回家只能看守摆在家门口的烟摊杂货摊,一家丈夫在陶厂上班,但是超生了两个女儿,叶三省尝试着接近,慢慢取得了她们的信任,她们最近接受了叶三省提出的解决办法:她们继续工作,在原来的工资上增加五百元,她们保证街面清洁和垃圾堆离镇。

叶三省对杨中的解释是,当初跟她们的协议签得很简单,但是做为正府,也要承认,这是公信力,同样的,拖欠的工资也得给。但是一次性计划外拿出七八万块来,对于正府也有难度,所以把这七八万换成分期支付,也就是每个月支付五百,类似房产按揭一样。而当初跟她们约定的工资,经过这么多年,涨五百完全说得过去。

杨中简单在心里算账,同意了这个方案。七八万块钱需要三年多才能够支付完,三年后他肯定已经离开临江镇了,而且,这应该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结果是镇正府又一桩难题解决,叶三省却多了一个额外的工作,要不定期去检查两位清洁工的工作。

然后是转播塔。

所谓的转播塔其实只是一个电视转播天线。

当初县广电局安装的时候考虑就不周,功率不够,设备陈旧,所以全镇的电视信号一直不太稳定,影响收看,群众怨声很大,叶三省提出后,杨中带着叶三省跑了几次广电局,但是这个问题对于广电局来说也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五局合一,局长陈东东号称五军都督,大权在握,所有以前的麻烦自然也集中到了他身上,烦不胜烦,有些问题也的确让他难以解决,索性在局里面宣布了他自己的一个土政策:以前各局的遗留问题,统统不认。

陈东东对杨中倒是尊重,但立了规矩就不想破,敷衍推诿,拖拖拉拉,最后还是欧阳坚打了招呼,叶三省又提出了变通的办法,才勉强谈妥。

叶三省的办法是镇正府提供地方,设备更新费用由镇正府找企业和单位赞助,广电局负责设计安装,调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