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一桩皇室的丑闻——
弱冠之龄的张容,随父教导年少的帝姬,以及更加年幼的少帝。
风雅的才子,与美貌的少女帝姬,应该有一桩故事。可是挂着师徒之名,那段故事,张家羞于启齿,皇室三缄其口。
随着张家的没落,往事被掩埋,张家人枯寂。十余年后,东京城中不再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帝姬,只剩下一个牢牢把控权柄的李令歌。
这些年,空旷的张家院落,只有张文璧姐弟二人守着。
张行简习惯了自己成为家族的唯一希望,习惯自己被人称为“月亮”。但他牢牢记着,在月亮之前,本有过一轮太阳。
那轮太阳早就落山了。
除了李令歌,谁会记得张容?即使是张文璧,在张行简长大后,张文璧也不再提张容了。
然而此时此刻,张行简不得不再次记起张容。
他坐在书桌前,看着自己写的“无”字,又翻开一本曾做过笔记的旧书,从旧书中准确无误地找出一个“无”字。
他盯着与自己所写的“无”字笔法一模一样的那个字,久久不动——
这本书,是张容的旧书。
他意乱情迷的那夜,拥着怀中娘子神志不清的时候,摸到的娘子身上玉佩上的“无”字,确实与他记忆中的笔迹一模一样。
张行简当时的心情,如瞬间被一湖冰水浇灌,周身冷寒。
此时此刻,他静坐屋中,思考着这些:一种本应消失于这世间的书法,为什么会从沈青梧身上看到?
沈青梧遇到过什么人?
那枚玉佩,是谁给她的?
是他多疑了,还是张容的“死”,另有蹊跷?沈青梧知道些什么,李令歌又知道些什么?自己被下药的那夜,是否不独独是男女之间的琐事,而是有其他的阴谋?
这世间,本不应有那么多的蹊跷。
--
“将军,再拜访过这几位大臣后,我们便应离开东京,回益州了。”
这一夜,杨肃带着几位将军从外归来,他们提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告诉沈青梧这个好消息。
正坐在桌前捏着领下玉佩出神的沈青梧抬头,淡漠无比地看着他们。
沈青梧不吭气。
杨肃这几日与她话说得多了些,稍微了解一些沈青梧的脾性,他笑着提醒:“将军不置办些东西,回益州分给交好的朋友吗?来东京富贵迷人眼,来一趟不容易。”
沈青梧不感兴趣:“我没有朋友。”
杨肃看她半天,见她没反应,不得不干咳一声:“就算不给其他人,博帅一路提拔您,您不备点礼物给博帅?”
沈青梧恍然大悟。
她学会了。
沈青梧起身,问:“我们什么时候回益州?”
杨肃被她的果决弄得一愣一愣的,答:“上元节总得让兄弟们在东京过吧?过了上元节就该走了,不然就犯了朝廷的忌讳……将军,你这就走了啊?”
沈青梧已经出了驿亭,自然回答不了他的问题。
--
九桥门街市,沈青梧从街头逛到街尾,却不知道博容会喜欢什么。她不信任自己的眼光,逛了一圈,也没有擅做主张。
不知不觉间,她走到了街市后少人的一条长巷。汴河水清寒,抬头看到高墙后悬挂的明月,沈青梧怔了一怔:
这处巷子是张家所在的地方。
张行简就住这里。
沈青梧心中忽然一动:博容和张行简都很好看。虽然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人,但是博容不上战场的时候,风雅从容,与张行简何其相似。
那她给博容备礼,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张行简?
张家是数百年的大望族,是沈家那类新崛起的门户无法比的。张行简那里,必然有许多器物古物,可以供她参考吧。
沈青梧有了主意,便重新轻松地爬上了张家的墙头,熟门熟路地潜去张行简的院落。
……得到一个人不烦,烦的是似得未得。那夜过后,她百爪挠心。
而今她终于想到了一个借口。
--
寒夜风动,沈青梧轻轻跃在屋檐上,踩到一片瓦,当即觉得自己似乎踩到了一根绷紧的线。她纵身向屋侧的树身跳起,却见树叶间寒光闪烁,是武器的寒光。
沈青梧警惕心大作,在夜半再次跳起,向后疾退——
坏月亮又在折腾什么?!
檐下铃铛撞起,沙沙作响。
一灯如豆的屋内,坐在窗下思考的张行简听到铃铛声,推窗站起——
嗯?
那个总是偷闯张家、最近几天却不来的小贼,再一次来了?
他布置的陷阱,终于能派上用场了。